返回主頁
(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 onmouseout="tooltip.hide();" target="_blank" class="row1">範成大: ">(11266月26日-1193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誤作“緻能”)
嶽飛: 北宋末投軍,任秉 義郎(下級軍官)。
王維: 二十一歲(開元九)中進士。
王昌齡: 約生於武則天聖歷元(698),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756)。
李商隱: 開成二,高鍇知貢舉,令狐綯雅善鍇,奬譽甚力,故擢進士第,調弘農尉,以
杜甫: 後寓居長安近十
韓愈: 早流離睏頓,有讀書經世之志。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唐代詩人。
盧綸: 776(大歷十一)元載被殺,王縉被貶,盧綸也受牽連。
柳永: 仁宗景祐元(1034)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
鹿虔扆: 生卒不詳,後蜀時登進士第,纍官至學士。
晏幾道: 晚傢道中落。
吳文英: 晚又號 覺翁,四明(今屬浙江)人。
(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好弹琴,尤其《履霜》一曲,人称范履霜,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 onmouseout="tooltip.hide();" target="_blank" class="row2">范仲淹: ">(98910月1日周邦彥: 少時落拓不羈,二十四歲時入太學讀書,因獻《汴都賦》升太學正,
賀鑄: 晚退居蘇州,杜門校書。
俞國寶: [約公元一一九五前後在世](文獻通考作餘國寶)字不詳,臨川人。
史達祖: 去塵冷。
張炎: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1290),曾北遊元都謀宮,後失意南歸。
朱彝尊: 康熙十八(1679)舉科博學鴻詞,以布衣授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a]号半山,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实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镇南军节度使,封荆国公。身后追赠为太傅,谥曰文。因而被世人称之为“王荆公”、“王文公”。王安石文思敏捷,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文学造诣外,王安石对传统经学也有研究,创立了在当时具有卓越影响力的学派——荆公新学,他的思想对宋');" onmouseout="tooltip.hide();" target="_blank" class="row3">王安石: ">王安石(102112月18日-10865月21日),王沂孫: 輩大約與張炎相仿,入元後
劉辰: 元至正十八(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辰以書生進謁,被任為典簽。
劉剋莊: 生於宋朝孝宗淳熙十四(公元1187),卒於公元1269,享83 歲。
汪元量: 宋度宗鹹淳三(1267)或稍後,以詞章給事宮廷,不久,為宮廷琴師。
趙彥端: 宋高宗紹興八進士。
張掄: 淳熙五(1178)為寧武軍承宣使。
李曾伯: 淳礻右十一(公元1251),李曾伯調都統高達、幕府王登率軍收復襄樊兩城。
趙功可: 生卒不詳,因他為趙文之弟,當亦入元。
呂南公: 自稱“少時浪事慷慨,欲以文學自立”(《與汪秘校論文書》)。
盧祖臯: 寧宗慶元五(1199)進士。
葛立方: 葛立方於紹興八(1138)舉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