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返回主页
九月十日: 自有岘山情。
感兴赠乌程李明府伯宜兼简诸秀才: 门前岘山近,无路可登陟。
奉陪颜使君真卿登岘山,送张侍御严归台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
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征赴京
岘山送崔子向之宣州谒裴使君
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空馀岘山色,千古共嵯峨。
读岘山碑
寄岘山愿公三首
答无愿上人书: 郑生驱蹇岘山回,传得安公好信来。
寄岘山道人
送惠空北游: 君向岘山游圣境,我将何以记多才。
赠袁司录(一即丞相淮阳公之犹子与庭筠有旧也): 不堪风景岘山碑。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忆汉上旧居: 岘山南路白云深。
题汤泉壁垩诸子有欲闲之意: 留名比岘山
为裴使君赋拟岘台: 君作新台拟岘山,羊公千载得追攀。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首
尉迟杯(亳社作惜花): 似岘山、落日客犹迷。
游岘山次韵三首
游岘山次韵三首
游岘山次韵三首
再赋: 岘山逢巧匠,笼络六诗了。
登襄阳岘山
岘山怀古
襄阳行: 岘山垂,汉水东流风北吹。
题襄阳图: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
登岘亭: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因成十六韵: 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
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 岘山风已远,棠树事难追。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瀑泉亭: 名与岘山留。
过襄阳上于司空頔: 逢人唯说岘山碑。
登岘亭怀孟生: 岘山自高水自绿,后辈词人心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