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返回主页
四川盐井卫地震: 明廷遣人祭告山川
四川连续发生地震: 宪宗遣行人祭告山川之神,以去灾异。
黄省曾撰《西洋朝贡典录》: 本记录了郑和所至二十三国的道里、山川、风俗、物产、器用、语言、衣服等颇详
陕西、山西发生特大地震: 山川移位,道路改观,墙无尺竖,死者十之六。
邹守遇病死: 奉命往陕西祭告山川,赈恤贫民。
杨博致仕: 所过山川形势土俗、士卒多寡强弱皆记之。
王士性撰《广志绎》: 山川名胜,漕河海运,天文地理,物产民俗,草木鸟兽,药饵方物。
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 山川风物,乃至文人学士趣事逸闻,均有收录,有一定的史学和文学研究的参考价
《帝京景物略》刊行: 该书详细地记述了北京山川园林,名胜古迹、风习节令、花鸟虫鱼,以优美的文笔
周达观: 但此书详细记录当地风俗、山川形势、人民生活。
周达观著《真腊风土记》: 朔时序、争讼、病癫、死亡、耕种、山川、出产、贸易、欲得唐货、草木、飞鸟、
《大元大一统志》成书: ﹐分为建置沿革﹑坊郭乡镇﹑里至﹑山川﹑土产﹑风俗形胜﹑古迹﹑宦迹﹑人物﹑
汪大渊撰《岛夷志》: 皆录其山川、风俗、物产等情况。
李志常著《长春真人西游记》: 处机这次雪山之行的经历和沿途所见山川道里、风俗人情。
宋行经界推排法: 犹把山川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
丁谓安抚施、黔、高等州民: 因而熟悉山川道路,后又反攻当地州县,掳掠汉民入溪洞,引起骚乱。
宋绘诸路山川形势图
《武经总要》成书: 地理沿革、山川河流、道口关隘、军事要点等。
欧阳修议废移麟州: 当地土著百姓熟知山川地理,在土豪的统帅下,完全有能力守住麟州天险。
富弼条陈河北守御十三策: 河北土著士兵熟知山川地形、敌情,作战能力
蔡襄治理福州: 而他十分了解福建地区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
沈括出使辽朝: 与辽方交涉的情况及有关典章制度、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写成一个考查报告,即《
沈括察访河北: 将这一地区的山川地貌、关口险隘详细记录下来,然后用木屑和蜡将这些地区的地
五代绘画: 受自然山川林木的陶养,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家山水并称南北,开启宋、元
魏王泰上《括地志》: 分别叙述各州以及山川、古迹等。
贾言忠评辽东战事: 言忠画高丽山川地形,预言高丽必平,言隋炀帝东征不克,系因国内人心离怨;
新铸九鼎成: 鼎上各镂本州山川物产之象,著作郎贾膺福等分题之,尚方署令曹元廓图画之。
唐休璟熟习边事: 凡山川要害,皆能记之。
唐休璟卒: 山川夷险,障塞之要,皆能言之,故行师料敌未尝败。
秦州大地震: 令左丞相萧嵩致祭山川,又令仓部员外郎韦伯阳往宣慰。
肃宗遣使祷天下名山大川: 占卜者说是山川作祟,王玙请遣中使与女巫乘驿分祷天下名山大川。
元载请城原州以备吐蕃: 熟知河西、陇右山川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