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返回主頁
李隆基: 少年時在府中自蓄散樂一部以自娛。
崔顥: 倒很可能是崔顥“少年狂傲”害了他,相傳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海。
元稹: 如作於少年時的
杜秋娘: 勸君惜取少年時;
齊己: 齊己少年聰穎,放牛時經常拿竹校在牛背上比劃作詩。
李世民: ”)唐太宗對他們說:“東夷少年,跳梁海麯……自今復敢與天子戰乎?”高延壽
李適: 他的整個少年時代,正是大唐帝國昌盛繁華的輝煌歲月。
李昪: 聰明忠厚的少年
鮑照: 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
李百藥: 少年時就好學博聞,富於獨立見解。
李嶷: 其《少年行》三首,詞雖不多,翩翩然俠氣在目。
長孫無忌: 兩個不安分的少年
歐陽詢: 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史,尤其篤好書法
張鷟: 少年得意須盡歡,一日看盡長安花。
張迥1: 少年苦吟,夢五色雲自天而下,取吞之,遂精雅道。
張友正: 少年苦吟,詩一捲,今存二首。
懷素: div>

少年
元好問: 少年時代隨叔父遊歷山東、河北、山西等地,通曉各地風土人情。
劉子翬: 均給少年朱熹以深刻的影響。
李好古: 少年有大志,但無法獲得報國的機會,大約30歲時尚未求到功名,於是乘船千裏,
唐婉: 相伴度過一段純潔無瑕的少年美好時光。
趙葵: 葵少年即隨父軍中。
包拯: 包拯的幼少年時代,深受父母寵愛和教養。
龔明之: 龔明之不過是十數歲之少年
孫奭: 孫奭從小就和家乡的少年朋友拜同郡學者王徹為老師,學習鑽研五經。
謝翺: 熱血少年寫就“驍勇麯”
張載: 少年喪父,使他成熟較早,當時西夏常對西部邊境侵擾,宋仁宗康定元年(104
《五陵少年》,台北:文星书店,1967年4月《天国的夜市》,台北:三民书局,1969年5月《敲打乐》,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69年11月《在冷战的年代》,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69年11月《白玉苦瓜》,台北:大地出版社,1974年7月《天狼星》,台北:洪范书店,1976年8月《与永恒拔河》,台北:洪范书店,1979年4月《隔水观音》,台北:洪范书店,1983年1月《余光中诗选1949~1981》,台北:洪范书店,1981年8月《紫荆赋》,台北:洪范书店,');" onmouseout="tooltip.hide();" target="_blank" class="row2">餘光中: ">《五陵少年》,臺北:文星書店,1967年4月
  • 劉半農: 屠敬山發現這個少年學子才識雙全,可堪造就,於是破例將他收為弟子,此事在當
  • 北島: 在少年時期,他是一名徐幹: 少年勤學,潛心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