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返回主页
谢宣赐御草书急就章并朱邸旧集歌: 大篆小篆八分体,楷隶章草何纷纭。
赠江器博: 笔含钟鼎小篆意,启齿要须斯与冰。
次韵送新潜江滕令: 时唤云洲沦小篆,少于韩蔡老于潮。
明道人归西林求题院额作此送之: 含情题小篆,将去挂岩扉。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 名题小篆矜垂露,诗作吴吟对绮霞。
秘阁观书: 开元小篆朱犹鲜。
黄山中用省斋韵见寄次韵谢二首: 忽拜山中小篆红。
送韩永锡归阙: 学得陽冰小篆成。
徐铉小篆千文帖赞
折丹桂: 自为小篆,缀珠其上。
小令: 小篆垂珠。
小令: 小篆垂珠。
静志居琴趣: 小篆消香雾。
庚溪诗话: : "杜有《李潮八分小篆歌》,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故也。
紫微诗话: : 二徐小篆徐熙竹,御题四绝海内传,秘府毫芒惜如玉。
珊瑚钩诗话(卷一): : 丞相李斯始变籀文而为小篆,是名玉箸。
卷第五: : 况潮小篆逼秦相。
卷二十一: : [况潮小篆迫秦相。
卷上: : 杜《李潮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力。
猗觉寮杂记: : 实属唐人乃云出风俗通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诸本皆作苦县光和尚骨立乃悞作骨力引
卷四: : 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书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
卷十四: : 《李潮八分小篆歌》云:‘书贵瘦硬方通神’,唐初字书得晋宋之风,故以劲健相
卷六: : 苕溪渔隐曰:“《李潮八分小篆歌》云:‘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卷十六: : 小篆书,《集古录》以为阳冰作,今验其姓名,乃缙云令李莳,非阳冰也,其字画
湘烟小录: : 是兰金小篆,翠墨初钩。
卷四十: : 铺锦半离披韵兰芳别有留春计叶炉添小篆句日长一线句相对绣工迟韵
秦观: : 断尽金炉小篆香。
38.杜甫:悲陈陶悲青坂: : 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
卷四十二: : 盖今所谓大小篆者。
卷九十五: : 【小篆般若心经赞】
补遗 尺牍四百九十三首: : 并新诗小篆石画,览味
补遗 书后五百六首: : 而小篆尤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