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返回主页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山东小吏来相寻。
送李明府赴连州: 小吏拜官郎。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一作武功县闲居): 可曾衙小吏,恐谓踏青苔。
官仓鼠: 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采桑女: 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
感怀投时相: 待漏敢辞称小吏
乖慵: 小吏笑书空。
秦门·赵高: 丰沛见机群小吏,功成儿戏亦何殊。
东阳道中: 小吏知人当著句,先安笔砚对溪山。
读杜诗偶成: 小吏相轻尚动心。
放翁自赞: 事刀筆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婦。
破阵子: 本为地方文书小吏,但南朝时,多由帝王亲信担任,以监视地方大员,号为“签师
东坡引: 命小吏呼姝丽十数辈至,围一方台而立,相与群唱,声甚凄楚。
千秋岁: 少时为县小吏,知书,又精医理,受知于黄庭坚(1045-1105),大观(1107-1110)
复用前韵答十五叔父任城相会见和诗任城有李白旧游处录于诗中: 不见山东故小吏,斗酒双鱼谁共喜。
送李仁甫被召: 小吏与计偕,大夫招以旌。
初至鄜州感事: 小吏自堪任。
中兴事迹: 小吏更坏一长城。
西轩杂言: 供书小吏腕几脱,免冠毛颍仍秃。
得长兄书: 清衫小吏谁知子,白发慈亲正念渠。
余为建阳令遣小吏王堪为西山翁之役翁留之仙游山房招鹤亭之上令抄道书之若有所悟弃家不归后六七年访余田间敝裘跣足真为道人矣自言欲谒翁于桐城作五诗送之
余为建阳令遣小吏王堪为西山翁之役翁留之仙游山房招鹤亭之上令抄道书之若有所悟弃家不归后六七年访余田间敝裘跣足真为道人矣自言欲谒翁于桐城作五诗送之
余为建阳令遣小吏王堪为西山翁之役翁留之仙游山房招鹤亭之上令抄道书之若有所悟弃家不归后六七年访余田间敝裘跣足真为道人矣自言欲谒翁于桐城作五诗送之
余为建阳令遣小吏王堪为西山翁之役翁留之仙游山房招鹤亭之上令抄道书之若有所悟弃家不归后六七年访余田间敝裘跣足真为道人矣自言欲谒翁于桐城作五诗送之
余为建阳令遣小吏王堪为西山翁之役翁留之仙游山房招鹤亭之上令抄道书之若有所悟弃家不归后六七年访余田间敝裘跣足真为道人矣自言欲谒翁于桐城作五诗送之
杂咏一百首·庐江小吏
代求子绍上魏邸寿诗: 负弩小吏随登龙。
绍兴中予初仕为宁德主簿与同官饮酒食蛎房甚乐後五十年有饷此味者感叹有赋酒海者大劝杯容一升当时所尚也: 小吏擘蚝山。
夙兴: 绝胜小吏迫晨趋。
登闻鼓诗: 江南小吏无技能,鼓间餬口何云补。
十二月十二日雪晴成允蔡君扁舟携诗见临次韵奉答: 平生小吏轻子美,未害故人疏浩然。
次韵和永叔新岁书事见寄: 小吏愁凘入砚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