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返回主頁
令朝覲官陳民瘼: 棣命各部條陳勘合已完、未完及各官姓名
立永寧寺碑: 二十行至三十行載有職官姓名,比正文低十九格起書,字體較小。
蒙古王子也先土幹來降: 賜姓名金忠,後又封金忠為忠勇王,並授金忠的外甥及其下屬七人同為都督、都指
书三司官姓名于西序
造“逃戶周知册”: 備開逃民鄉裏、姓名、男女口數、軍民匠竈等籍,及遺下田地若幹,原籍有無人丁
褒奬天下朝覲官: 吏部具錄其姓名,待其考滿,薦舉擢用。
設立團營: 甚至姓名不記。
於謙之死: 曾因姓名相近的御史得罪太監王振而誤係於獄,得釋後任大理寺少卿,旋又為民所
和勇逝世: 賜姓名
衆臣彈劾姦佞: 密令尹旻將上言的六十人姓名寫在屏風上,遇機則貶出京。
軍衛附籍法的更定: 衹存一丁姓名隨産在籍,其原無籍名有産欲報的,亦準一丁姓名附籍。
揭文武大臣姓名于文华殿璧
定雲南土官承襲之製: 史王詔上言請定土官先報應襲子弟之姓名,守臣核實,書之於册,至應襲之日再奏
王守仁推行“十傢牌法”: 開列各戶籍貫、姓名、年貌、行業。
武宗四處遊幸縱樂無度: 為何時官製?“總兵官朱壽”為何人姓名?且“親率六軍”之說,既由陛下自任,
王守仁重奏平寧王大捷: 並將諸權倖的姓名一一列入其中。
群臣伏闕哭爭“大禮”: 世宗命司禮監錄其姓名,並將為首者豐熙、張翀、餘寬等八人逮係入獄,楊慎、王
朱希周致仕: 孝宗喜其姓名,擢為第一,授修撰,進侍講,充經筵講官。
陝西、山西發生特大地震: 而未經奏報不知姓名者更不可數計。
榜示東林黨人: 請以黨人姓名罪狀,榜示海內。
周應賓逝世: 普陀山志》、《舊京詞林志》、《同姓名錄補》。
嚴禁私驛: 細開姓名奏繳,不許自遣白牌,違者重治。
後鎦金製造紅衣大炮: 督造官員及鑄匠、鐵匠的姓名
頒行《農桑輯要》: 不提撰者姓名,但據元刊本及各種史籍記載,孟祺、暢師文和苗好謙等曾參與編撰
貫雲石賣藥於錢塘市中: “詭姓名,易服色,人無有識之者”。
金立張邦昌為帝: 王時雍等以張邦昌姓名入議狀,太常寺主簿張瀎、開封士曹趙鼎、司門員外郎鬍寅
李椿年請行經界法: 令官戶、民戶各依式書寫戶主姓名、田地的面積、四至、土色、丘段及來源,並附
開山趙起義: 他把姓名倒置,自稱開山趙。
宋頒行檢驗格目: 檢屬官、吏人、仵作、耆甲、保正副姓名,受狀、承牒及到達檢驗地的時日,官署
王象之撰成《輿地碑記目》: 碑下註有所在地、年月、撰寫人姓名及內容提要。
宋霄川之變: 潘壬改換姓名逃走,潘丙、潘甫等人遇害。
吐蕃諸部歸附蒙古: 開列官吏姓名、俗衆人數和貢賦稅額,上呈闊端和薩斯迦金符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