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之返回主页
卷九十三: : 乃知天壤之所生,诚有自然之妙物也。
卷五十六: : 夫弃沃壤之饶,损自然之财,不可谓利;
卷九十三: : 乃知天壤之所生,诚有自然之妙物也。
卷二十五: : 三乐击壤之歌,百姓始得陶然苏息,欣于尧舜之世。
卷三十七: : 讶天壤之含弘,产此物其何益。
卷三十九: : 四垠怀击壤之庆。
卷五十四: : 感天壤之惨默,激云雷以慨然,伏高义而率民,奋大节以成务。
卷二: : 昔叔敖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卷二十三: : 不达皋壤之事;
卷二十二·魏二十二: : 士鲜易取最故?乃猥以原壤之朽质,感夫子之情听,每叙足下,以为谋首,岂其》
卷三十五·魏三十五: : 今边壤之守,与贼相远,贼设罗落,又特重密,间谍不行,耳目无闻。
卷四: : 天壤之间,朝不别焉,唯夫三江五湖,九蛮百濮,其地如掌,人鸟未分,瞻星昧环
卷五: : 于是故相国、齐献武高王感天壤之惨黩,激云雷以慨然,伏高义而率民,奋大节以
第01部·卷十: : 必延尘壤之资。
第01部·卷十九: : 长符击壤之欢。
第01部·卷三十六: : 洎乎归壤之辰,爰备饰终之礼。
第01部·卷四十七: : 顷因封壤之外,或收郡邑,是以下尺一之诏,徵县道之师,贬刺零陵,式彰典宪。
第02部·卷一百二十六: : 属疆壤之初分,虑供食之有阙。
第02部·卷一百三十: : 天壤之内,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如国家之有藩府郡县,递相禀属。
第02部·卷一百五十一: : 方深击壤之慰;
第02部·卷一百五十二: : (阙二字)兼隆逮(阙)宜申旌壤之义,兼如延赏之恩。
第02部·卷一百五十七: : 壤之所殖,胡可胜名?何业而见重,何因而被轻,何尤而速毙,何功而久生,何咎
第02部·卷一百七十一: : 野有击壤之歌,天无垂象之诫。
第02部·卷一百七十四: : 非无白壤之仪;
第03部·卷二百十: : 泉壤之魄,分隔幽冥。
第03部·卷二百十八: : 疑因黑壤之宜;
第03部·卷二百二十一: : 烂漫乎穹壤之间。
第03部·卷二百二十五: : 人代几何?击壤之欢,良有以也。
第03部·卷二百三十四: : 嘉誉犹存:实荆壤之奥区,楚都之胜境者也。
第03部·卷二百六十六: : 有逾原壤之愆。
第03部·卷二百八十二: : 使击壤之夫,西成何望?必公田不善,即过在夫人,私稼靡登,罪招於吏。
第04部·卷三百三: : 声参投壤之击,知甚契瓶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