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rnReturn to the first page
第02部·卷一百四十九: : 下哀痛之诏,以人神感悦,海内乃康。
第02部·卷一百五十九: : 方垂哀痛之诏,自悔其失。
第02部·卷一百六十九: : 不胜哀痛也。
第02部·卷一百七十五: : 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又《丧服
第03部·卷二百九: : 下哀痛之诏,罢轮台之游,封丞相为富民侯,将以苏中国也。
第03部·卷二百十: : 亡者哀痛,辛酸幽显,为世所悲。
第03部·卷二百三十九: : 紫宸哀痛,黄屋凄凉,天地为之寝光,烟由其辍色。
第03部·卷二百六十七: : 切哀痛於仁兄,恸悲凉於本正。
第04部·卷三百七十五: : 哀痛藩镇。
第04部·卷三百八十四: : 下哀痛之诏,去天下所疾苦,废无用之官,罢不急之费,禁止暴兵,节用爱人,罔
第04部·卷三百八十五: : 下哀痛之诏,宽减租税,入三分之二。
第05部·卷四百十四: : 得不愧於心乎!哀痛勤约,明发不寐,在予之情,惧惕良深,宜有蠲除,以惠贫弱
第05部·卷四百十六: : 率土下哀痛之诏。
第05部·卷四百二十四: : 哀痛之诏,并归一门;
第05部·卷四百二十八: : 诏下哀痛,恩覃动植,天地更张乎范围,日月复次於黄道。
第05部·卷四百四十九: : 降哀痛之诏,纵未暇分散谷帛,以赡鳏寡,犹当务省侈费,以噢咻之。
第05部·卷四百六十三: : 乃者下哀痛之诏,布宽大之恩,普天载新,殊死必宥。
第05部·卷四百六十五: : 哀痛流弊,念徵役之烦重,悯黎之困穷,分命使臣,敷扬惠化。
第05部·卷四百七十二: : 所以德音叙哀痛之情,悔征伐之事,引众慝以咎已,布明信以示人,既往之失毕惩
第05部·卷四百七十七: : 竟下哀痛之诏,罢田轮台。
第05部·卷四百七十九: : 反已哀痛,大猷弥尊,阪泉威武,止杀吊人之志也。
第05部·卷四百八十八: : 沛然下哀痛之诏,宥其罪辜,若更败伤,则无所及也。
第07部·卷六百七十一: : 故汉武憬然而下哀痛之诏也;
第07部·卷六百八十二: : 为有德者之所哀痛
第07部·卷六百八十四: : 哀痛既往经营将来,致干戈於不用,登兆们寿域,此所谓述先皇之事也。
第07部·卷六百九十五: : 乃下哀痛诏,封丞相为富民侯。
第08部·卷七百三十二: : 乃下哀痛之诏,封丞相为富人侯,皆汉史明徵,用为事实。
第09部·卷八百八十二: : 天子下哀痛之诏。
第10部·卷九百二十三: : 岂无哀痛?积年之疹,一朝遂发,形容枯劣,殆不能胜。
第10部·卷九百三十五: : 臣不任沥恳虔祈哀痛迫切之至。
第10部·卷九百九十二: : 颇极哀痛之情;
第21节: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2): : 清世祖非常哀痛,就出家到五台山做了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