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返回主页
土司儒学的设立: 使其知君臣父子之义,而无悖礼争斗之事。
朱瞻基论求言: 左君臣更相戒饬。
宣宗制《官箴》戒百官: 然古之君臣,有交儆之道,凡在位君子,有以嘉言告我,尤是美事。
也先杀脱脱不花: 瓦剌首领也先与脱脱不花名为君臣,而徒有其名。
许彬逝世: 英宗命彬书罪己诏及谕君臣敕,并代祭土木之役阵亡官军,以此受知英宗,还擢太
复置起居注: 如此可使君臣之言论行动无所遗漏。
明帝长生为名摧残幼女: 君臣相迎送,必于门庭握手方别。
陶仲文还山: 君臣不相接,独陶仲文得以时见,见则赐坐,称师而不名。
利玛窦与《山海舆地全图》: 君臣康富,四时与外国相同,客商游遍天下”。
潘士藻疏言修省实政: 莫过于君臣之情不通,宜仿祖制召对群臣共商大计,罢撤大兴土木,停止织造、烧
复议征倭援朝: 又以朝鲜君臣隐匿钱粮,不饷援朝明军,劾奏其罪。
刘纲冒死上书: 君臣相隔如万里,今日之灾,是为报应。
叶向高疏言时务大要: 君臣不通。
刘宗周痛愤时艰: 而不意君臣相遇之难。
黄震倡实学: 批评有些人对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五伦,不知实践又不惭愧;
李孟授仁宗尧舜之道: 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义。
哈麻兄弟受杖而死: 君臣裸处,秽行闻于天下,致使君权傍落,太子专朝。
秦桧受降书: 承认了金宋之间的君臣关系。
宋癸未廷议和戎: 隆兴元年(1163)宋君臣围绕和战展开的一场争论。
成吉思汗于燕京得耶律楚材: 助太宗定君臣礼仪;
赵秉文治学: 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同“道”是一体的,离开这些,道
金蒙断绝议和关系: 蒙古以为金朝君臣合谋杀使者,就断绝了议和关系。
宋蒙联兵破蔡: 甫宋君臣见金朝垂亡,同意联兵灭金以雪百年之前的“靖康之耻”。
戊戌选试: 成吉思汗君臣借重佛道招抚百姓,而不知儒学儒士有何用处。
元好问野史亭著书: 致力采摭金代君臣遗言往行,有所得即以寸纸细字记录,集累至百余万言,编纂成
赵良弼出使日本: 向忽必烈汇报日本君臣、爵号、州郡名数、风俗土宜等情况。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
张昭卒: 撰《唐朝君臣正论》二十五卷,改兵部侍郎。
太祖御明德门受俘: 诏释江南君臣之罪,命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命汤悦为太子少詹事,
路振著《九国志》: 蜀、后蜀、荆南、南汉、闽、楚九国君臣行事,作世家,列传,撰为《九国志》,
《册府元龟》成书: 殿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杨亿编修历代君臣事迹,直秘阁钱惟演等十人同编修。
萧孝穆力谅伐宋: 更重要的是宋朝君臣并无过失,倘若辽朝违背盟约,恐怕是得不到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