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返回主页
送平判官入秦(一作卢象诗): 同声愿执手,驿骑到门扉。
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 地主同声复同舍,留欢不畏夕阳催。
听筝: 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感到苦。
别李季友: 喈喈在同声
别李季友: 喈喈在同声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同声有几人。
夷陵郡内叙别: 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赋得玉声如乐: 妙与乐同声
彭门解嘲二首: 泗滨浮磬是同声
望江南: 同声相应,故和之。
瑞鹤仙(张宰生辰): 有邦人、万口同声,赞叹我公恺悌。
壮椿岁(寿赵丞相): 四海同声
满江红: 同声战国。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同声念母慈。
实纪二十韵: 同声叹言有如此。
次韵弟茝怀归: 同声相应甚埙箎,雨夜联床只有诗。
唐文权郡见前作和韵见教乃赋计三首答之: 同声应鸣璆。
敬次无咎来韵抒写素怀兼呈文潜天启伯时仲远: 张侯同声羽应商。
挽李处士: 称善同声溢里闾。
古风酬胡元之: 上有同声之鸣禽。
书海陵滕從事文会堂: 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
所睹: 同声不同调,末后看如何。
送朱仲远樊唐老趋阙奉大对: 同声相呼和,深可调六律。
七台山: 追随同声客,不作殊方音。
寄方叔: 松竹亦同声
赠叶生: 异代同声人所推。
石钟山: 同声叶时雍。
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同声久绝和,一见忘百忧。
桐庐舟中即事: 车前弯帽同声散,关外华簪一揖休。
李文授和所赠老融诗复次韵为谢: 乃有同声喜相应。
赠成都鲁讲书: 同声惟杜鹃。
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 同声不同调,叹息伯牙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