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目返回主頁
即目
寒园即目诗
入攝山棲霞寺詩: 以記即目
第十四捲: 當即目睹了一個羞人的場面:
琵琶記: 即目便要你去,不得推拒。
山神廟裴度還帶: 即目形軀入土深。
乾隆詩選: 桃花寺行宮即目
王元勳詩: 桐溪即目
詩選: 狐岐途中即目漫成兼呈同遊諸公
捲一: : 既是即目
石林詩話: : 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
對床夜語: : ”韓《即目》雲:“須信閑中有忙事,曉來衝雨覓漁師。
梁園吟: : 詩人即目抒懷,就梁園史事落墨。
南陵道中: : 衹能渾涵地書其即目所見。
捲之七: : 既是即目
捲之一二: : 既非前所即目
原序、捲上: : 皆發明鐘嶸“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明月照積雪羌無故實”之義,蓋其宗旨所在。
捲下: : 既是即目
葉夢得和他的《石林詩話》: : 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非
捲一: : 既是即目
閩川閨秀詩話: : 《即目》雲:“新竹如柳垂,弄影清池上。
王禹稱: : 即事即目,寓情於景,通過描繪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積極用世、渴望有所作為的
柳永: : 是寫即目所見之景,可以看出遠處天邊風雲變幻的痕跡,使清秋之景,顯得更加疏
晏殊: : 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
蘇軾: : 兩句是此時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氣清、明麗雄闊的秋景。
賀鑄: : 即目皆為舊日景物,然而昔時雙雙攜手水邊弄波之舊處,卻再也見不到心上人輕盈
吳文英: : 是即目所見:急雨打擊着溪面,岸花隨風狂舞,無助的殘鴉飛過“蒼茫”的天空。
劉辰翁: : ”二句即目寫景:蜂、柳、鴉。
張說: : 純乎是即目所見之景了。
劉長卿: : “蒼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遙想,兩兩相對,寄慨深長。
柳中庸: : 而且還從即目所見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無處不有,於是又有三、四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