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第56節:不禁老淚縱橫: : 我到嶺大學寅恪先生傢中去拜謁。
第57節:記張岱年先生: : 飛往京去了。
第59節:可以小中見大: : 他還親筆給京駐北平的要人寫信,為了同樣的目的。
第1節:我心中的梯田: : 一條從西高山發源,那裏終年雲遮霧罩,水從雲端裏流出,帶着清涼的味道亮
第2節:惟有茗者留其名(1): : 茶葉逐漸生北飲,廣為普及,以至漂洋過海,衹是那茗間真情率性歷久不變,
第3節:惟有茗者留其名(2): : 他的家乡河濟源還有一個玉川泉,那是他曾經汲水煮茗之泉,關於這一點,現
第4節:秋椒小燒(1): : 那已經是宋了,十萬金兵下,欲圖江再下杭州。
第5節:秋椒小燒(2): : 在國,春天的辣椒苗頗是寫意,尤是辣椒花初開,打開了新一年辣椒季節的美
第6節:黲子魚: : 黲子魚是鄂東叫法。
第7節:味蕾上的故鄉: : 我能用鄂東的方言叫出名字,無法用普通話表達,反正是野湖的小魚罷。
第8節:魚宜三吃(1): : 梁子湖位其西,有水面積六十萬畝。
第9節:魚宜三吃(2): : 就發現它與江的個人化腌製經驗相差甚大,職業腌製的手法要其簡潔與流暢,
第13節:燕坐華榭: : 來北往的奔走,很多年沒有來磨山了,黃慎如說,去磨山吃魚?我說去,他說
第14節:土魚的品味報告(1): : 他是長得像方人的東北人,老傢吉林,我大約就是長得像北方人的方人,我
第15節:土魚的品味報告(2): : 曾在江西昌做過“小糊塗聖”推銷,因為想傢回到神農架。
第16節:帶着魚去旅行(1): : 從老河口的石花鎮往走,完全進入山路,一道彎又一道彎,合了到此訓練摩托
第17節:帶着魚去旅行(2): : 便直指了東方的陽澄湖。
第18節:遙遠的地衣(1): : 衹一次乘車從杭州去過京,蘇與浙北,天下最富饒的地方,車輪噝噝地擦着
第19節:遙遠的地衣(2): : 贛遂川的春天,緑的山巒籠了一層薄的白霧,燕子在濕漉漉的田野銜泥築巢,
第20節:遙遠的地衣(3): : 鄂東,此地為揚子江和荊江交匯處,也屬於鄂湘贛交界的地方,有中國僅存的
第21節:遙遠的地衣(4): : 從方到京都,從京都到黃河,沿着黃河到了高原。
第22節:遙遠的地衣(5): : 我一眼認出它們是方的魚,它們有一種優雅的遊水姿態。
第23節:遙遠的地衣(6): : 可以貫穿我的贛、鄂東和青藏高原,它們的味道竟是如此相同,不論是我奶
第24節:年酒: : 方也下大雪,下大雪會有一種背上灰,肚子黃,羽毛中有一小圓白的鳥飛到門
第25節:魚頭 禪意的俘獲: : 一顆北奔波的心便若出離世外。
第26節:寂寞如酒: : 方的空氣,在今年這個暖秋裏,彌漫着稍許沉寂的氣息。
第27節:湘魚: : 方的北流河,起源於廣西桂林興安縣海陽山,與灕江同源。
第28節:扁豆 東陽雞(1): : 維錡及釜——《詩·召·采蘋》。
第29節:扁豆 東陽雞(2): : 比較新奇的江景色,衹感覺到看不過來。
第30節:博山燴菜 雞腿上的紅絲綫: : 想着這片曾經出過郭先生的土地,它在歷史上有着自己的寬容度,博山燴菜也
第31節:顧景星:結茅為廬著大書(1): : 曾被朝廷封昌通判,藏書5萬餘捲,還著有詩文8捲。
第32節:顧景星:結茅為廬著大書(2): : 無論陸路(驛道)北往來,還是水路(長江)東西穿梭,皆要來蘄州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