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返回主頁
漢書捲五十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 頌功德,言符瑞,足以封泰山。
漢書捲五十九張湯傳第二十九: : 延壽自以身無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國,數上書讓減戶邑,又因弟陽都侯彭祖口
漢書捲六十杜周傳第三十: : 大司馬大將軍光功德過太尉絳侯周勃,車騎將軍安世、丞相楊敞功比丞相陳平,前
漢書捲六十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 : 功德愈盛,天瑞並至,珍祥畢見。
漢書捲六十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下: : 虧先帝功德,經義何以處之?」〔四〕捐之對曰:
漢書捲六十五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 臣伏觀陛下功德,陳五帝之上,在三王之右。
漢書捲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 天子思光功德,下詔曰:「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衛孝武皇帝三十有餘年,輔孝
漢書捲六十九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 充國以功德與霍光等列,畫未央宮。
漢書捲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 功德百之。
漢書捲七十一雋疏於薛平彭傳第四十一: : 功德未效,迫於老眊昏亂,非所以輔國傢,綏海內也。
漢書捲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 〔四〕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衆,曾不能忍武等邪!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
漢書捲七十三韋賢傳第四十三: : 功德茂盛,廟猶不世,以行為謚而已。
漢書捲七十四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 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為右將軍,兄子樂平侯山復領尚書事。
漢書捲七十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 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六〕朕甚悼焉。
漢書捲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 曰陛下褒寵故大將軍以報功德足矣。
漢書捲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毌將何傳第四十七: : 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等鹹稱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廟。
漢書捲七十八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 說光曰:「將軍以功德輔幼主,將以流大化,致于洽平,〔二〕是以天下之士延頸
漢書捲八十宣元六王傳第五十: : 〔四〕將比功德,何可以忽?〔五〕博已與大儒知道者為大王為便宜奏,〔六〕陳
漢書捲八十一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 莽又風群臣奏莽功德,稱宰衡,位在諸侯王上,百官統焉。
漢書捲八十四翟方進傳第五十四: : 無功德也。
漢書捲八十五穀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 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質有修短,時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漢書捲八十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 故亡功德而備鼎足,封大國,加賜黃金,位為三公,職在左右,〔一〇〕不能盡忠
漢書捲八十七下揚雄傳第五十七下: : 談說之士用符命稱功德獲封爵者甚衆,雄復不侯,以耆老久次轉為大夫,恬於勢利
漢書捲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 及高子丹以功德封武陽侯,侯者凡四人。
漢書捲九十八元後傳第六十八: : 顯先祖之功德
漢書捲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 賢良周護、宋崇等對策深頌莽功德,上於是徵莽。
漢書捲九十九中王莽傳第六十九中: : 言有功德宜於衆人者,則受天之福祿。
漢書捲一百上敘傳第七十上: : 功德不紀,〔七〕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
漢書捲一百下敘傳第七十下: : 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三〕編於百王之末,厠於秦、項之列。
捲二顯宗孝明帝紀第二: : 舞功德,班時令,敕群後。
捲三肅宗孝章帝紀第三: : 祖宗功德,延及朕躬。
捲九孝獻帝紀第九: : 和、安、順、桓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后並非正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