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问刘十九
賦得古原草送別: 《古歡堂集雜著》:"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復生'。
無題(一): 清熙載在《藝概》中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
天問: 清代學者獻庭在《離騷經講錄》中贊其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九章·悲回風: 》、陸侃如與馮沅君《中國詩史》、永濟《屈賦通箋》、譚介甫《屈賦新編》
遠遊: 郭沫若《屈原賦今譯》、永濟《屈賦通箋》也持同樣的觀點。
感遇十二首(其一): 據處晦《明皇雜錄》載,詩人為免遭李林甫中傷,曾寫過“無心與物爭,鷹隼
石頭城: 不能不推禹錫的《金陵五題》。
烏衣巷: 是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
望夫山: 可見作於禹錫和州刺史任上。
玄都觀桃花: 盡是郎去後栽。
再遊玄都觀: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郎今又來。
秋風引: 禹錫曾在偏遠的南方過了一個長時期的貶謫生活;
望洞庭: 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
秋詞二首(其一): 然而禹錫的《秋詞》,卻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
春詞: 而禹錫的和詩,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麯新穎,別出蹊徑。
始聞秋風: 襟懷有佘情”(禹錫《秋江早發》),“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西塞山懷古: 長慶四年(824)禹錫由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沿江東下,途經西塞山,即
蜀先主廟: 《蜀志·先主傳》:曹操曾對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插田歌: 這首樂府體詩歌寫於禹錫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期間。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有贈: 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
竹枝詞(山上層層桃李花): 禹錫貶謫巴山楚水之時,接近了人民,南國的風土人情,激蕩了他的詩情,豐
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 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
楊柳枝詞(其一): 禹錫的樂府小章《楊柳枝詞》,一共有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說是這
柳枝詞(春江一麯柳千條): 此《楊柳麯》可能係禹錫改友人之作付樂妓演唱。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禹錫這首詩作於元和十年(815)夏初,是對他的摯友柳宗元的《衡陽與夢得
詠懷古跡之二: 和三峽一帶本來就有宋玉、王昭君、備、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跡,杜甫
秋興八首: 嚮傳經心事違。
遣興五首: 表焉得取。
蜀相: 4、三顧:指備三顧茅廬。
望嶽(岱宗): 目短曹墻”,正是一致的。
登樓: 可嘆後主那麽昏庸還立廟祠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