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issitudesReturn to the first page
卷五十七·蜀一: : 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膺诞皇纲,不坠于地。
卷六十二·蜀六: : 料世兴衰
卷七十二·吴十: : 替兴衰之巨变哉?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
第01部·卷九十五: : 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
第02部·卷一百三: : 可料兴衰,何必阿附元凶,自贻伊戚,不如向义,自卜永图。
第02部·卷一百二十一: : 兴衰继绝,宜举旧章。
第02部·卷一百三十五: : 著《兴衰要论》七篇,每奏,帝辄称善,然未甚达也。
第02部·卷一百四十: : 邦之兴衰,实由斯道。
第02部·卷一百五十九: : 一则作兴衰之先兆,一则垂警戒之别途。
第02部·卷一百七十九: : 未息嬉游之讽?比兴衰於前代,较驰骤於同衢而已。
第02部·卷一百八十: : 俗化资以兴衰,国家由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
第02部·卷一百八十三: : 万乘资以兴衰,四海由其轻重。
第03部·卷二百十一: : 国之兴衰,莫不在此职也。
第03部·卷二百十九: : 社稷系以兴衰,时政由其轻重。
第03部·卷二百三十五: : 兴衰不一。
第03部·卷二百四十九: : 氓黎有瞻乌之惧:期谢公之出处以卜兴衰,待韩王之从就而论胜负。
第03部·卷二百七十一: : 焉可不自戒?且政之兴衰,皆由化下,自上所及,若草随风,理在必然,不可不慎
第03部·卷二百八十八: : 此皆兴衰之大端,焉可不察?《易》曰:「芦坚冰至。
第04部·卷三百一: : 臣闻国之兴衰,在人不在天;
第04部·卷三百三: : 风雨兴衰,皆鉴於前古,比之明镜。
第04部·卷三百十一: : 因兴衰以运行。
第04部·卷三百十九: : 教之兴衰,在我而已矣。
第04部·卷三百三十七: : 政之兴衰,实系於此。
第04部·卷三百七十二: : 国之兴衰,实系於是。
第05部·卷四百三十四: : 而兴衰之体异,何哉?泰伯之让,让以贤也,故周有天下,而吴建国焉。
第05部·卷四百四十: : 述帝王兴衰以为鉴戒。
第05部·卷四百五十六: : 是知兴衰之大略,社稷之远虑,必假贤豪,用能能辅助。
第05部·卷四百五十八: : 著王政之兴衰,国风之善否。
第05部·卷四百六十五: : 与时兴衰
第05部·卷四百六十七: : 然自古国家兴衰,皆有天命,今遇此厄运,虽则是朕失德,亦应事不由人。
第07部·卷六百十六: : 誓志兴衰
第07部·卷六百八十二: : 而务别兴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