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派返回主頁
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政府再一次嚮全體同胞呼籲:無論各黨派間在過去和現在有任何政見和利害的不同
偽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 加以國民黨派係傾軋,鬱鬱成疾,1946年退役赴天津定居,直至1963年9月18日去逝。
瓦窯堡會議: 宣言呼籲各黨派各軍隊和各界同胞停止內戰,集中力量一致抗日,並建議組成統一
南昌起義: 反映了當時錯綜復雜的黨派鬥爭,並揭示了南昌起義的重要意義。
廣州起義: 有組織的工人紛紛驅逐國民黨派到工會的改組委員,選舉自己的工會委員,並為爭
三一八慘案: 不分黨派,一致奮鬥,發動一個比五卅運動更偉大的運動,以雪最後通牒之恥”。
中國共産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聯繫。
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 不分地域黨派,不分男女老少,聯合成一個階級戰綫,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
中國共産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産黨派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並把會議的精神帶回了國內。
中國共産黨成立: 而利用同其他被壓迫黨派在國會中的聯合行動,也可以部分地取得成就。
安福國會在北京開幕: 不論黨派,乃與此層相反,如傅以操切而禍湘,徐以違法而殺陸,政府賞罰倒置,
張勳復闢: 製”與“總統製”、北洋集團與民主黨派(革命黨人)的制度之爭、政見之爭,演
進步黨: 致使民初政壇呈現黨派林立、魚竜混雜的局面。
共和黨: 啓內部黨派之爭,墮外人挑撥之術。
共進會成立: 意為“合各黨派共進於革命的道路”。
李標致仕: 崇禎深疑朝臣之內有黨派,李標遂上疏辭職,崇禎三年(1630)三月初一日李標罷
陶片放逐法: 黨派鬥爭頻繁尖銳,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為號召,鼓動民衆把“貝殼放逐法”作為
中共不承認國民黨政府一切對外協定: 指出:1946年1月10日召開的中國各主要黨派與社會人士所組成的中國政治協商會議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22年): 也有國民黨員、無政府主義者以及無黨派人士。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36年): 為聯合華北一切可能抗日的黨派、階層,包括爭取在華北的國民黨二十九軍,進行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1年): 的正義自衛立場得到廣大人民和民主黨派以及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3年): 要求一切真正愛國的國民黨人、抗日黨派和愛國同胞堅持抗戰,反對內戰,堅持團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4年): 召開各黨派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5年): 先召開黨派會議,討論如何結束黨治和改組政府,並起草共同施政綱領。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6年): 後分裂出去的青年黨、民社黨兩個小黨派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7年): 全國各階級、各黨派必須考慮自己立場,計算將來出路,蔣介石集團自己及其美國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8年): 並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9年): 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著名的民主人士李濟深、瀋鈞儒、馬敘倫、郭沫若、譚平山、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50年): 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廣大華僑,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愛國分子,爭取盡可能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53年): 東就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問題同民主黨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進行談話。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54年): 結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國外華僑和其他愛國民主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56年): 各民主黨派已基本上成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