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返回主頁
12.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也: : 他們接受道教、佛教,以及其他幾種教。
(十)、青蛙國王: : 正如無神論的佛教最後變成了鬼神的世界,強烈抵製偶像崇拜的基督教最後也到處
(十一)、於吉之死的三個版本: : 整天念經拜佛的人不一定就對佛教教義真有多少瞭解,黃鼠狼大仙可以和太上老君
第20節:第3講 入鄉隨俗(2): : 尤其是東南亞一些信仰佛教的國傢,因為宗教和民俗的問題,人的頭頂是不能摸的
第21節:第3講 入鄉隨俗(3): : 信仰佛教的人過佛誕節、潑水節,誰的節就比誰的節好嗎?誰的節就比誰的節差嗎
第24節:第3講 入鄉隨俗(6): : 比如佛教,有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或稱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第25節:第3講 入鄉隨俗(7): : 又如佛教,很多人認為佛教徒都是不吃肉的,但是恐怕是跟那個教派有關係,因為
第3節:阿富汗禮俗(1): : 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的發源地。
第7節:巴基斯坦禮俗(1): : 白色象徵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少數民族。
第10節:朝鮮禮俗(1): : 朝鮮的主要宗教為佛教和基督教。
第20節:韓國禮俗(1): : 韓國的主要宗教是佛教
第25節:老撾禮俗(1): : 老撾人普遍信奉佛教,因此可以說佛教是老撾的主要宗教。
第27節:老撾禮俗(3): : 老撾的佛教徒極多。
第32節:緬甸禮俗(1): : 緬甸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全國居民的85%以上都信奉佛教,並且大都屬於小乘佛教
第33節:緬甸禮俗(2): : 信仰小乘佛教的緬甸人通常不忌肉食,但是他們不得殺生,並且講究過午不食。
第34節:緬甸禮俗(3): : 信奉佛教的緬甸人歷來敬重僧侶,每個男子一生之中都要出傢為僧一次。
第35節:蒙古禮俗(1): : 它是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
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 : 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都有復雜的儀式和戒律,它們的目的也都是要讓人在踐
八佾第三: : (後來中國人對佛教的吃素也叫吃齋,那是有不同的意義,由於佛教戒律中一種“
裏仁第四: : 是說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
雍也第六: : 天主教與佛教之間在南越的問題。
泰伯第八: : 後來佛教引用,稱為功德,是功與德聯合起來用。
子罕第九: : 後來印度傳過來的佛教文化,對釋迦牟尼也有類似的形容詞。
先進第十一: : 第一個“人身”哪裏來的?印度來的佛教、中國的道教,都認為人不是生物進化來
顔淵第十二: : 因此形成了佛教思想。
衛靈公第十五: : 一個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或佛教徒,對領導人——牧師、神父或法師們的要求
季氏第十六: : 佛教徒看佛經,這些都是聖人之言,怕違反了聖人的話。
微子第十八: : 這是佛教進入中國以後唐代的故事:有兩位很有名的大師,出門“行腳”。
子張第十九: : 如基督教及佛教的經典,也常常用類似這個比喻。
第9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2): : 佛教有六度,其中包括"禪定",禪與定皆為令心專註於某一對象,而達於不散亂的
第13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2): : 相當於佛教中所說的人人具有的佛性。
第22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3): : 佛教禪宗說:"直心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