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返回主頁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祖籍山西洪洞,民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被尊为律宗十一祖,为著名的佛教高僧。弘一法师(188');" onmouseout="tooltip.hide();" target="_blank" class="row1">李叔同: ">佛教李東陽: 它成為對抗佛教虛無縹緲的宣傳的最好辦法。
王夫之: 對老莊哲學、佛教理論深入研討,在批判中註意吸取其中合理內容,從而積纍了大
裴鬆之: 裴註是受到佛教典籍“合本子註”的影響所致。
范晔: 他猛烈地抨擊了佛教的虛妄。
焦竑: 學、文獻目錄學、印刷出版、哲學、佛教等諸多領域裏頗有建樹,贏得了他在這諸
法顯: 當時北印度佛教律藏的傳授,全
唐玄奘: 因為感到當時佛教各宗派的說教不一,於是决心到印度取經,尋根究底。
何茲全: 此外﹐他的《中國中古時期佛教寺院》(1934)一文﹐在學術界頗有影響。
朱岩: 客座講授心理歷史學、佛教東漸史等課程。
曼陀羅室主: 室主人是活躍於清末民初的一位通俗佛教小說的作者,其作品特色是將高深難懂的
董說: 物我皆為客"的佛教虛無主義思想。
高羅佩: 德勒支大學簽約講授“印度以外其他佛教地區的文化史”。
王弼: 他的玄學對佛教中國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其“得意忘象”的思考方法對中
孔穎達: 儒生依照佛教講疏的形式,對五經作有多種義疏,孔穎達對各傢義疏進行比較,選
方以智: 覺浪是當時佛教曹洞宗的前輩,曾因文字中稱朱元璋為“太祖高皇帝”被清政府逮
莊子: 與佛教相類似的,莊子也認為人生有悲的一面。
文子: 隨着道教在與佛教的鬥爭中失去優勢地位,《文子》也曾漸湮沒,對它的研究亦頗
歐陽競無: 不滿居士佛教者,不滿學理高深者,而生大嗔恚之心。
鳩摩羅什: 569)、玄奘(602~664)、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傢。
達摩: 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釋僧祐: 這一帶便是華東佛教的重鎮。
釋念常: 於佛教之廢興,禪宗之授受,言之頗悉。
釋道世: 唐代前期佛教領袖釋道世所編著的《法苑珠林》,積十年之功始成,廣收六百科目
安世高: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在中國發展,最終形成中國佛教,大致經歷譯經、形成學派
維摩詰: 他是一個在傢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傢菩薩。
道源法師: 使臺灣佛教完全變質。
廣化法師: 在臺灣的佛教中,專弘律學的比丘,除了濟濤律師外,再有一位就是南普陀佛學院
惠能: 中國佛教禪宗六祖。
法海: 一位對我國佛教發展有卓越建樹的唐代高僧。
墨子: 另兩個為古希臘的邏輯體係和佛教中的因明學);
師曠: 實際上是模仿佛教的四大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