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返回主頁
第九章 勾踐吞吳(500B.C.-473B.C.): : 守城比攻城占很大優勢,守上一年半年不成問題。
第三章 孫臏龐涓(380B.C.—340B.C.): : 均勢、劣勢和優勢三種狀態之間,可以相互轉換,衹要你去調動和促成。
第五章 合縱連橫(335B.C.—318B.C.): : 放棄地利優勢,被調動北渡黃河,嚮東北方向的原陽集結,與樗裏疾會戰,以阻止
第六章 稷下學宮(318B.C.—312B.C.): : 獲得國際競爭優勢,還需要更多更遠舉措。
第七章 張儀欺楚(316B.C.—311B.C.): : 同時還具備了攻擊齊國、楚國的一定優勢
附錄: : 占據優勢
青銅時代的終結戰爭 第一章 鬍服騎射 (307B.C.—305B.C.): : 騎兵的速度優勢,可以剋製弩的疾勁力道。
第二章 雞鳴狗盜(299B.C.—293B.C.): : 幾乎所有兵書上都會這樣回答: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對方。
第九章 呂氏春秋(251B.C.—233B.C.): : 當然知道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這個粗淺的道理。
第十一章 六國畢一(229B.C.—221B.C.): : 秦國對六國是壓倒性優勢,無所忌憚,無所求於諸侯的支持,無所懼於諸侯輿論,
漢武帝: : 纔解除了遊牧民族騎兵的優勢,可見得歷史並非全是人為,我們2200年後敘及
淝水之戰: : 同時又過度自信數量上的優勢,所謂“投鞭足以斷流”。
隋煬帝: : 衹是楊廣迷信軍事上數量的優勢,已無庸置疑。
“藩鎮之禍”的真面目: : 則顯示其騎兵占優勢
五代十國: : 終唐之世沒有一方取得絶對優勢
宋太祖趙匡胤: : 中國已展開一種在南方以水運占優勢的經濟體製與社會和一個在北方以畜牧為主的
澶淵之盟: : 初期遊牧民族容易占優勢,大概由於他們的部落組織與軍事動員接近。
靖康恥: : 茲後就無從繼續其優勢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 : 偃師商城作為西亳總比二裏頭更具備優勢
第四章 夏代紀年的推算(3): : 其主要優勢在於所需樣品量少和測量工作效率高,而測量的靈敏度與精度可達到3
三 趙王府的上空晦氣盤桓(2): : 他知道呂氏對劉氏擁有絶對優勢,可他並沒有放棄抵抗。
三 世道會變好嗎?(1): : 占據長江上遊的優勢,瀋慶之素來熟諳軍事,帳下將領柳元景等人也屢建戰功,形
後趙滅前趙(1): : 人數又占優勢,前趙軍奮勇衝殺,石虎軍大敗,大將石瞻被殺,“枕屍二百餘裏,
英豪冉閔夢難成(1): : 自然稍有威權優勢,趁早一步,先把老戰友送上西天。
英豪冉閔夢難成(3): : 燕兵有如此優勢,仍不能戰勝魏兵。
強竜與地頭蛇之爭: : 北方逃來的世傢大族們有了政治上的優勢後,自然索求經濟利益,良田、美宅是他
蘇峻因怒起兵(2): : 種種優勢,幾乎占全。
大將出手自不凡(4): : 騎兵衝蕩踐踏的優勢完全發揮不出來。
後來居上的荒暴少主(1): : 本來兵鋒占優勢的蕭遙光一日之內兵潰退走,最後跑到床下躲避,被兵士搜出砍頭
六 石勒歸漢: : 已對晉軍形成了絶對優勢,滅晉當在彈指之間,此時竟迫不及待地在蒲子稱帝,改
十六 前趙的末日: : 石勒的趙國也衹是在起跑階段稍占優勢而已。
二 遼東三部: : 人多當然是個優勢,打得不順,反而自亂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