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古劍篇: 亦曾近英雄人。
兵車行: 亂紛紛地在隊伍中尋找、呼喊自己的人,扯着人的衣衫,捶胸頓足,邊叮嚀
長恨歌: 據說唐明皇曾自對它進行過加工潤色,並為之製作歌辭。
上陽白發人: 憶昔吞悲別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暮江吟: 給人以切、安閑的感覺。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給人以特別真實、特別切之感。
鼕至夜思傢: 在傢中和人一起歡度,纔有意思。
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平生心跡最相,欲隱墻東不為身。
宿紫閣山北村: 表現了詩人與村老的密關係及其喜悅心情,為下面關於暴卒的描寫起了有力的
重賦: 上以奉君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重來指畫。
問劉十九: 所謂“獨酌無相”,說明酒還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
無題(一): 旋即東歸省
無題(三): 【手札】筆書簡
四言詩.祭母文: 吾母高風 首推博愛 遠近疏 一皆覆載
天問: 何殿易厥首 而以逢殆
九章·惜誦: 疾君而無他兮,有招禍之道也。
九章·惜往日: 思久故之身兮,因縞素而哭之。
招魂: 君王發兮,憚青兕。
九歌(全): 描繪出盛大的、活潑而切的祭禮場面。
望夫山: 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故》:“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作峰頭望故鄉
望洞庭: 把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這樣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有贈: 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切關係。
詠懷古跡之二: 詩是作者臨實地憑吊後寫成的,因而體會深切,議論精闢,發人深省。
登嶽陽樓: 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詠懷: 勉強杖履。
月夜憶捨弟: 頗道人之思戀鄉之意。
蒹葭: 指與詩人關係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
東山: 結其縭,九十其儀。
節南山: 弗躬弗,庶民弗信。
哀女界: 誰非我至尊至貴可可愛之同胞,而何至於此!
文王: 嫡旁支百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