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Return to the first page
谢章伯益惠砚: 伯益于文敏且颛,字向纸上生戈鋋。
感春: 时时见于文
寄答参寥五首: 人生于文章,初若力不作。
与友人论文因以诗投之: 但于文最高,窥不见隙罅。
欧阳全真生日: 君于文忠公,谱牒明派流。
示儿: 不于文章自勤苦,长大始悔何益。
与叔骥父子别后怅然怀之三首: 远斋老于文,立语更造极。
宋颂: 比于文武,逮其成康。
高宗郊祀前庙朝享太庙三十首: 鉴于文孙,维德之同。
乡愁: 诗人表现了生命对于春天的敏感和对于文字的敏感和创新。
太虚幻境对联: 对于文艺,活该幻灭。
答卢谌诗: 不复属意于文
小令: 九月八日谈社会于文昌宫
小令: 九月八日谈社会于文昌宫
六一诗话: : 而于文章之外,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
诚斋诗话: : 初不作意于文字间,而每下笔必造极。
升庵诗话(8-14): : 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
卷一: : “至于文武,缵太王之绪”,以入《书》,谁能辨也。
卷三: : 想于文亦尔。
钝吟杂录: : 昧于文外比兴之旨,其言若此,有似鼓瑟者之记其柱也。
答万季埜诗问: : 宋人长于文,而诗不及唐,三体不能辨。
词品: : 填词虽于文为末,而非自选诗乐府来,亦不能入妙。
全唐诗话: : 作于文字之臣,而纲纪荡然矣。
竹坡诗话: : 相见于文德班中,为余口占。
紫微诗话: : 汪信民于文无不精到,尝代荥阳公作〈张先生哀词〉云:「惟古制行必中庸兮,
彦周诗话: : 无着于文,诀之在口。
珊瑚钩诗话(卷三): : 托于文章谓之辞;
卷六: : 唯韩退之之于文,李太白之于诗,亦皆横者。
卷七: : 究心于文房者必能订评之。
艇斋诗话: : 以韩退之之于文,杜子美之于诗,视王杨卢骆之文,不啻如俳优。
巩溪诗话: : 《遂初堂书目》著录于文史类,作《黄微诗话》,“微”疑“彻”字之误;
卷第二: : 綮请于文宣王谥号中加一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