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製憲國民大會: 這次大會的評價在後來的政治格局下議較大。
全國學生抗議美軍暴行的愛國運動爆發: 參加鬥的學生達50萬人。
中印公路: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勝利60周年,沿路三國正在對史迪威公路進行重建,
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但由於長期緊張的戰環境,一直沒有召開。
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還公開宣稱“與中共之鬥,無法妥協,今日之急務在於團结本黨,建立對
赫爾利大使奉命轉達雅爾塔會議關於中國方面的秘密協議: 除了要得到日俄戰時沙俄失去的利益,還有許多內容涉及到中國的主權,如:
國民黨軍剋復柳州,後又剋復桂林: 特別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轉入戰略反攻,敵後戰場已在華北、華中廣大地區
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此之新秩序成立時及直至日本製造戰之力量業已毀滅有確實可信之證據時,日
蘇聯宣佈對日作戰。次日,蘇軍進入中國東北各省: 取得沙皇俄國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中在遠東失去的領土和特權。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政府與蘇聯政府就對日作戰後期及戰結束後解决雙方某些議問題的一個文件
毛澤東到重慶和國民黨談判: 取時間,部署內戰,蔣介石於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致電毛澤東,邀
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終於結束了。
中國戰區日本投降典禮在南京舉行: 將侵華戰的責任都推給了中國。
國共雙方代表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一致認為:中國抗日戰業已結束,和平建國的新階段,即將開始,必須共同努
昆明“一二•一”慘案: 决定積極進行取和平、民主的愛國運動。
中國民主建國會: 積極參加新民主主義革命鬥
美國特使馬歇爾使華調處國共衝突: 開始調處國共端。
中國民主促進會: 繼續進行反蔣反美的鬥
國共兩黨開始談判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問題: 為了取抗日戰的最後勝利,中國共産黨表示同意隨時恢復兩黨談判,以團
中國民主同盟: 為堅持團结民主抗日而鬥
史迪威事件: 兩人經常一言不合便吵不斷,甚至施以拳腳。
獨山戰役: 發動了侵華戰失敗前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
蔣介石《中國之命運》一書出版: 不須去
中美合作所: 加強情報通訊、取情報的時效,使能製敵機先;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 在護法戰期間,曾任大元帥府外交部長,當選為參議院議長。
美、英、蘇、中四國簽署《普遍安全宣言》: 戰局勢出現了巨大轉機,盟國勝利在望。
第三次長沙會戰: 是太平洋戰爆發以後,盟軍方面獲得的第一個勝利。
中國遠征軍入緬助英軍作戰: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在華盛頓簽訂: 中美關於進行抵抗侵略戰期間適用於互助原則之協定
各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産運動: 是抗日戰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以自給為目標的大規模生
皖南事變: 是抗日戰時期國民黨轄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部隊與新四軍之間的一次衝突
臺灣革命同盟會: 緻壯烈抗,每次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