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于Return to the first page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过褒庸材靡有称是…次韵: 遇之于邂逅。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微旨也: 归之于大川。
太湖诗。包山祠: 奏之于穹苍。
西施: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
碧涧驿晓思: 因此笔之于纸,也就和盘托出,不加点醒,构成一种朦胧淡远的境界。
古离别: “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渔家傲: 今列之于此。
诅楚文: 质之于巫咸,万叶期不叛。
王维吴道子画: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玉盘盂二首(并叙): 云得之于城北苏氏园中,周宰相莒公之别业也,而其名俚甚,乃为易之。
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
次韵答顿起二首: (去岁见之于青州。
千秋岁: 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闺怨二首(其一): 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复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
古风(其一): 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听筝: 听之于耳,会之于心。
赠项斯: 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缄口不言,唯恐己名为其所掩的;
汉堤诗: 横之于南。
火炉前坐: 勾画出诉之于视觉的形象。
诗品二十四则·委曲: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春尽: 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
卖花翁: 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
赠广利大师歌: 今日得之于广利。
琵琶行: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
纪道德: 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解连环: 男女之爱发之于情,情之为物是不可理喻的。
风流子: 称之于充。
蝶恋花: 似唯有发之于声,方能道尽惜别之痛,难分难舍之情。
白玉楼步虚词: 使歌之于清风明月之下,虽未得仙亦足以豪矣
八声甘州: 只能归之于命运,作者对此也是深有感触,从而引出下片词意。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把临去的春光比之于轻薄荡子,紧跟着上句的“无情”一意而来,作者“怨春不语
千年调(庶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己无常主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