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於返回主頁
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五百言過褒庸材靡有稱是…次韻: 遇之於邂逅。
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過有褒美內揣庸陋彌增愧悚…微旨也: 歸之於大川。
太湖詩。包山祠: 奏之於穹蒼。
西施: 歷來詠西施的詩篇多把亡吳的根由歸之於女色,客觀上為封建統治者開脫或減輕
碧澗驛曉思: 因此筆之於紙,也就和盤托出,不加點醒,構成一種朦朧淡遠的境界。
古離別: “酒半酣”之於“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漁傢傲: 今列之於此。
詛楚文: 質之於巫鹹,萬葉期不叛。
王維吳道子畫: 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玉盤盂二首(並敘): 雲得之於城北蘇氏園中,周宰相莒公之別業也,而其名俚甚,乃為易之。
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
次韻答頓起二首: (去歲見之於青州。
千秋歲: 得之於內,不可以傳。
閨怨二首(其一): 而求之於夢幻聊以自慰亦復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則在感情上又進
古風(其一): 歸之於哀怨,言外之意,還是留正聲於微茫一脈之中。
聽箏: 聽之於耳,會之於心。
贈項斯: 也有見人之善而匿之於心,緘口不言,唯恐己名為其所掩的;
漢堤詩: 橫之於南。
火爐前坐: 勾畫出訴之於視覺的形象。
詩品二十四則·委麯: 力之於時,聲之於羌。
春盡: 這種寂寥之感雖托之於“地迥”,根本上還在於缺乏知音。
賣花翁: 卻托之於東風的惆悵。
贈廣利大師歌: 今日得之於廣利。
琵琶行: 引之於山,獸不能走。
紀道德: 所以垂萬古歷百王不敢離之於頃刻。
解連環: 男女之愛發之於情,情之為物是不可理喻的。
風流子: 稱之於充。
蝶戀花: 似唯有發之於聲,方能道盡惜別之痛,難分難捨之情。
白玉樓步虛詞: 使歌之於清風明月之下,雖未得仙亦足以豪矣
八聲甘州: 衹能歸之於命運,作者對此也是深有感觸,從而引出下片詞意。
粉蝶兒(和趙晉臣敷文賦落花): 把臨去的春光比之於輕薄蕩子,緊跟着上句的“無情”一意而來,作者“怨春不語
千年調(庶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施之於言,而隨人從變,己無常主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