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嫉妒日本(1): : 當春發生”,以致樹葉從三月一日開始冒芽,直到四月一日也長不齊全,草坪
“討日本老婆”(1): : 死後躺進去十有八九能成木伊)。
東京惟獨不在日本(1): : 人猴類而非老鼠,時下雖不興在此樹枝與彼樹枝間舒臂展腿得意地蕩來蕩去,
“伊妹兒”在東京(1): : 實譯學史上的神來之筆。
日本的鄉下人(1): : 農百業之首。
藏的美學與露的美學(1): : 白天拿出坐墊放上矮腳桌為客廳,桌上擺上碗筷即成餐廳—— 一無所有又無
日本教授的個性(1): : 此公時下日本國魯迅研究“重鎮”,出了一大本《 魯迅研究事典 》。
日本教授的個性(2): : 大學教員是不為社會潮流所左右的學究式知識精英,仍不屈不撓地保持知識人
諸葛孔明熱與村上春樹熱(1): : 諸葛亮中學生心目中的十位英雄人物之一。
當餘秋雨“遇上”村上春樹(1): : 此基本規則,從容至關重要。
我逛東京書市(1): : 而村上君是老牌,大書店應該不下二十本,而這裏蹤影皆無,好不掃興。
優雅的距離感:村上春樹小說的特點(4): : 其悲憫與拯救意識的基石。
從掏耳朵的棉球棒裏尋找哲學(2): : 此根本定律”( 《 CAN YOU SPEAK ENGLISH 》 )。
門外的村上(1): : 大學教員是不為社會潮流所左右的學究式知識精英,仍不屈不撓地保持知識人
希臘和土耳其旅途中的村上: : 希臘東正教聖地。
“天黑以後”的善與惡(2): : 呵護之餘的“善”、愛心或溫情——是橫穿村上小說世界的另一條幹流。
“天黑以後”的善與惡(3): : 此村上春樹獨特的主題、獨特的旋律、獨特的哲學。
奇譚和偶然性(2): : 說到底是‘梳理未體驗之事的記憶’的作業。
村上春樹“熱”在中國(1): : 人尤其年輕人對日本文學、日本文化至對日本人、日本民族的理解,很大程度
村上春樹“美”在中國(3): : 也就是說是最不容易也最不應該失蹤的動物,然而它失蹤了,消失了,幹幹淨
關於《海邊的卡夫卡》(2): : 是活要命的事。
關於村上作品的翻譯(3): : 而編輯卻說拙文該刊“亮點”,務必擊鼓而進。
第二日: : 莫倩在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
自序:46年之後: : 除了主動至假作愉快地參與,似乎別無選擇……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1): : 至現代社會纔有可能成為現實。
鏡 子: : 為我們的自我欣賞至自憐提供了安全而且清晰度高的條件。
抒情的陷阱(1): : 餘的情感詩人所必有的素質——抒情至煽情。
抒情的陷阱(2): : 他們高舉着“懷舊”至“人文精神”這樣的旗幟。
從代溝到世紀溝(1): : 青年一代對於上一代的不理解至背叛。
傍晚的陽光: : 至我習以為常的歷史,産生了另一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