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返回主頁
漢書捲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 為淮南中郎
漢書捲四十六萬石衛直周張傳第十六: : 〔一〕功次遷中郎將,醇謹無它。
漢書捲四十七文三王傳第十七: : 王使謁者中郎鬍等遮止,閉門。
漢書捲四十九爰盎晁錯傳第十九: : 盎時為中郎將,諫曰:「陛下素驕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
漢書捲五十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 中郎將爰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
漢書捲五十四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輅)〔賂〕單於,答其善意。
漢書捲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 將軍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中郎將綰皆有功,賜爵關內侯。
漢書捲五十六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 夫長吏多出於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選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賢也。
漢書捲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下: : 故遣中郎將往賓之,發巴蜀之士各五百人以奉幣,衛使者不然,〔六〕靡有兵革之
漢書捲五十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 乃召拜式為中郎,賜爵左庶長,〔五〕田十頃,佈告天下,尊顯以風百姓。
漢書捲五十九張湯傳第二十九: : 皆中郎將侍中。
漢書捲六十一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 拜騫為中郎將,將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賫金幣帛直數千巨萬,多持節
漢書捲六十三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 〔一一〕臣聞武帝使中郎將蘇武使匈奴,見留二十年不降,還亶為典屬國。
漢書捲六十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 : 遷侍中中郎,坐法免。
漢書捲六十五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 因此(時)〔對〕復為中郎,賜帛百匹。
漢書捲六十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第三十六: : 遷中郎將。
漢書捲六十七楊鬍朱梅雲傳第三十七: : 薦為中郎諫大夫。
漢書捲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 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迎昌邑王賀。
漢書捲六十九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 拜為中郎,遷車騎將軍長史。
漢書捲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 詔拜介子為中郎,遷平樂監。
漢書捲七十一雋疏於薛平彭傳第四十一: : 白使其弟中郎將舜監護太子傢。
漢書捲七十四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 其封吉孫中郎將關內侯昌為博陽侯,奉吉後。
漢書捲七十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 房上中郎任良、姚平,「願以為刺史,試考功法,臣得通籍殿中,為奏事,以防雍
漢書捲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 使中郎趙奉壽風曉丞相,〔六〕欲以脅之,毋令窮正己事。
漢書捲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毌將何傳第四十七: : 踵故選置從事中郎〔一〕與參謀議,奏請隆為從事中郎,遷諫大夫。
漢書捲七十八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 〔二〕會望之子散騎中郎伋上書訟望之前事,〔三〕事下有司,復奏「望之前所坐
漢書捲七十九馮奉世傳第四十九: : 〔二〕以數病徙為寢中郎,〔三〕有詔勿事。
漢書捲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 繇是擢為諸曹侍中中郎將。
漢書捲八十四翟方進傳第五十四: : 初大將軍鳳奏除陳湯為中郎,與從事。
漢書捲八十八儒林傳第五十八: : 使者亦並內𠔌梁傢中郎王亥,各五人,〔九〕議三十餘事。
漢書捲九十酷吏傳第六十: : 景帝時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
漢書捲九十二遊俠傳第六十二: : 〔一〕已為中郎,後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