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所返回主頁
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 第二句寫她耳中所聞。
望嶽(岱宗): 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
登鸛雀樓: 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秘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
棫樸: 況且把詩中所言一一坐實並無多大意義,所以還是把本章看作泛言為好。
文王有聲: 因詩中所寫皆周文王、周武王之事,故東漢鄭玄的《詩譜》誤以為是文王、武王時
望薊門: 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格調高昂,感奮人心。
題都城南莊: 讀者不見得有過類似《本事詩》中所載的遇合故事,但卻可能有過這種人生體驗:
月夜: 所以它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感遇十二首(其四): 高高營巢在神話中所說的珍貴的三珠樹上。
贈衛八處士: 杜甫自洛陽返回華州途中所作。
夢李白二首之一: 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詩中所寫薄暮中的山中景色極有特色:西下的夕陽,忽然昏冥的群山,清涼的夜月
尋西山隱者不遇: 這類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所在多有,並沒有什麽分外高奇的地方,但細讀起來,又
夕次盱眙縣: 在孤驛中所見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蕭索的景象,夜聽寒鐘思念故鄉,徹夜未眠。
送陳章甫: 但據詩中所雲“舊鄉”、“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
夜歸鹿門山歌: 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
山石: ”可見詩中所說的“光入扉”的“清月”,乃是下弦月,她爬出山嶺,照進窗扉,
石鼓歌: 並非詩中所寫的周宣王狩獵之記,當時詩人是弄錯了。
桃源行: 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行路難之二: 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所說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
麗人行: 采取象《陌上桑》那樣一些樂府民歌中所慣常用的正面詠嘆方式,態度嚴肅認真,
哀王孫: 詩中所指王孫,應是大難中的幸存者。
雜詩之三: 詩中所抒之情與所傳之意彼此關聯,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勢若轉圜,極為自然。
題大庾嶺北驛: 全詩通過描寫途中所見景物,藉景抒情,抒發了詩人對官場坎坷的慨嘆和思念家乡
題破山寺後禪院: 描繪出了這特定境界中所獨有的靜趣。
渡荊門送別: 此詩即在旅遊途中所作。
聽蜀僧瀎彈琴: 入迷的聽者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所産生的想象。
夜泊牛渚懷古: 題中所謂“懷古”,就是指這件事。
旅夜書懷: 此詩約為途中所作。
歸嵩山作: 這首詩是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作,通過描寫途中所見景色抒寫了作者細微復
過香積寺: 想到《涅經》中所說的其性暴烈的毒竜已經製服,喻指僧人之機心妄想已被製服
送梓州李使君: 詩中所表現的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是唐代送別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