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返回主頁
鼕夜懷真裏友人會宿: 靜語與高吟,搜神又爽心。
方著作畫竹: 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
贈夏侯評事: 傍窺盛德與高節,緬想應無前後人。
: 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鬆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
謫居舒州,纍得韓高二捨人書,作此寄之: 珍重韓君與高子,殷勤書札寄相思。
鎖窗寒(越調·春景): 付與高陽儔侶。
水調歌頭: 風露與高寒。
草書歌: 付與高堂三丈壁。
出山: 出山似與高人別,回首時時一悵然。
东风第一枝(壬戌闰腊望,雨中立癸亥春,与高宾王各赋)
青玉案: 高城”與“君”則是指正義所在之處與高義之人,這是懷念已被秦檜排擠、謫居潮
促拍滿路花(和純陽韻): 莫思量、駿馬與高軒。
喜遷鶯: 天與高緻。
望梅詞: 國師與高僧,二途俱失。
霜天曉角.桂花: 寫桂花的形象與高潔的氣質。
念奴嬌·吳興荷花: 它代表了作者清剛冷雋與高雅峭拔的藝術風格。
題張子正觀察溪風亭: 長與高人嘯詠期。
黃灣書事時虜人犯淮: 誰與高寒伴幽獨,雪聲清夢入霜筠。
送荔子与高观察
江心寺: 輸與高僧入定回。
和新鄉二十一弟華嚴水亭二首: 投聞更與高人約,重抱琴來聽廣陵。
和林堂長第一溪山韻: 衹與高人倚徒看。
与高画生
趙紫芝運幹: 陋室與高門,東西互接畛。
和葉仲洽喜雨: 一旱不問下與高,風吹日炙同煎熬。
題識山堂: 但覺德人山與高
趙剋勤曾橐卿景壽同登黃南恩南樓: 乾坤日月與高緻,城郭江山無遁形。
戲洪丞: 忽與高唐來鼠目,卻令朱戶鎖梅妝。
周孚与高伯庸同游王氏庵归而闾丘仲诗至因次韵贻显庵主以纪一时事
周孚与高伯庸同游王氏庵归而闾丘仲诗至因次韵贻显庵主以纪一时事
南山寺瀟灑閣呈川無竭二首: 要與高僧共茗杯。
晚泊三高亭: 星鬥逼人相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