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返回主頁
中國電報總局成立: 自光緒八年(1882)三月初一日起,改為官督商辦,招股集資,分年繳還官辦本銀
清軍剋復吐魯番: 三月初七日,攻剋南疆門戶達坂城。
川東教案發生: 三月十三日,江北廳(今江北)陳子春、聶欽齋集合四十八場鄉民數千人攻打教堂
日軍入侵臺灣: 三月二十三日,日本侵略軍在琅喬強行登陸,受到高山族人民的英勇反擊。
革奕訢議政王職: 同治四年(1865)三月初七日,恭親王奕訢被革職。
安慶保衛戰: 次年三月,陳玉成回師集賢關,於菱湖北岸築壘十三座,並派部將吳定彩率兵千餘
《資政新篇》刊行: 該年三月,洪秀全族弟洪仁玕到達天京,被任為軍師,封幹王,總理朝政,成為太
第一次大沽激戰: 三月,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與法國全權大使葛羅率領英法聯軍大小艦船二十六艘、
太平軍增援北伐: 三月初,包圍運河邊工商業重鎮臨清。
清政府創設釐捐: 鹹豐三年(1853)三月,雷以諴奏請在河南、江蘇等地推行釐捐。
英使文翰訪問天京: 鹹豐三年(1853)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英國香港總督兼出使中國全權代表文翰
文帝竇皇后立: 漢文帝前元年(前179)三月,立竇氏為皇后,即孝文竇皇后。
王延世塞决河: 三月,成帝詔王延世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
張禹致仕: 鴻嘉元年(前20)三月,以老病請求退休。
王嘉封還詔書: 元壽元年(前2)三月下獄死。
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建初元年(76)三月,山陽、東平等地地震。
詔舉人材: 永初元年(107)三月,日食。
永昌徼外夷內屬: 永初元年(107)三月,永昌郡(今雲南保山東北)徼外僬僥種夷陸類等三千餘口舉
置西域副校尉: 元初七年(120)三月,北匈奴率車師後王軍就殺漢車師後部司馬及敦煌長史索班等
改元光延光: 建光元年(122)三月,漢帝改元延光,大赦天下。
賑濟冀州災民: 陽嘉元年(132)三月,順帝以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連年澇災,詔使者巡行,賑
揚州章河起義: 陽嘉元年(132)三月,揚州(今安徽和縣)人章和率揚州六郡(九江、丹楊、廬江
衛琚等擊破叛羌: 建康元年(144)三月,護羌從事馬玄受諸羌誘惑,與諸羌起失叛漢,逃跑出塞,領
範容、周生起義: 次年三月,漢遷以滕撫為九江都尉,與中郎將趙序助馮緄徵討。
徐鳳、馬勉起義: 次年三月,九江都尉滕撫、御史中丞馮緄、中郎將趙等全州郡兵數萬人進剿,馬勉
夫餘攻略玄菟郡: 永康元年(167)三月,夫餘王夫臺攻略玄菟郡(今遼寧瀋陽附近),玄菟太守公孫
鬍廣死: 熹平元年(172)三月,太傅鬍廣病死。
黃巾起義爆發: 三月,靈帝以南尹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將士屯於洛陽都亭,增修兵械
大赦黨人: 中平元年(184)三月,靈帝召群臣會議,商量鎮壓黃巾起義之事。
進剿黃巾軍: 三月,漢廷發天下精兵,命北中郎將盧植率軍攻打冀州地區張角所部黃巾軍,左中
何太後臨朝: 中平六年(189)三月,漢靈帝死,皇子劉辯即位,是為少帝。
馬騰李傕相攻: 於興平元年(194)三月入長安朝見獻帝,駐軍於霸橋(今陝西西安市東霸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