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縣委書記腐敗多發:上面管不着 中間下面管不了 Multiple county party secretary of corruption: the above have no control over the middle of the foll
| 事件經過:
如果有人問,現在哪個職位是最強勢的職位,恐怕多數人會回答:縣委書記。一個小小的縣官何以成為最強勢的官員?看看這些年某些縣委書記說的雷人話、做的雷人事就知道了。比如某縣委書記就針對強拆說出“如果沒有我們這些縣委書記這樣幹,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麽”,成為今年最雷人的語言;安徽省潁上縣原縣委書記張華琪一次常委會就“動掉”幹部190名,成為縣委常委會一次調整幹部全國之最;最近媒體又披露河南省封丘縣原縣委書記李蔭奎,先後收受賄賂多達1575次,又創下全國縣委書記受賄次數之最;王先民在任甘肅省宕昌縣委書記三年多時間裏,受賄金額逐年遞增,受賄共計1500餘萬元,另外來源不明財産362.2萬餘元和670剋黃金,創造了“漸進式腐敗”神話……至於縣委書記貪污受賄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包養多名情婦者更是不乏其人。據報道,安徽省阜陽市短短三四年,被查處的縣(市、區)委書記就多達18名;河南省自2006年到2009年底,共查處貪污受賄犯罪的縣委書記22名。 這真是一個駭人的腐敗現象!縣委書記這個崗位,無疑已經成為腐敗高危崗位。 縣委書記,一般不直接分管經濟工作,何以腐敗多發? 從黨政分開角度說,縣委書記是當地黨委“一把手”,一般不是政府“一把手”,但實際上在一些地方,縣委書記黨政大權一把抓。不但分管組織、幹部、隊伍建設,還全面負責經濟、文化、司法、教育、軍事、群團等工作,而且在决策方面,縣委書記一般都具有強勢地位、决定地位,享有絶對的權威。衆多的領域,衆多的事權,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如果稍有歹意或者稍存僥幸就可能犯罪。 縣離省市比較遠,所以,省市黨委、紀檢部門很難直接對縣委書記進行監管;而縣級領導按黨委分工,又在縣委書記統一領導之下。至於鄉鎮幹部,更是沒有膽量對縣委書記提出批評。因此,縣委書記的權力就處在一個上面管不着、中間管不了、下面不能管的真空裏。尤其是對縣委書記權力的製約、個人行為的監督,更是處在一個“空懸”的狀況: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 絶對的權力必然産生絶對的腐敗。這些年查處的縣委書記腐敗案,幾乎無一不包括用人腐敗、經濟腐敗、生活腐敗、作風腐敗、道德腐敗,可謂是五毒俱全。正因為如此,一些縣委書記就修煉出了自己的強權、強勢和強言,為所欲為毫無顧忌。 縣委書記腐敗多發,這是多麽可怕啊!“郡縣治,天下安”,要清除腐敗,使天下百姓得安,首要的就是從縣委書記廉潔從政做起,嚴格限製和製約縣委書記過大的權力,並加強對縣委書記的監督。否則,縣委書記的強權就很難解决,縣委書記崗位成為腐敗高危崗位的現象就難以遏製。 作者:亢振洲 貪官漸進式腐敗折射監管之弊 陸志堅 王先民在任甘肅省宕昌縣委書記三年多時間裏,受賄金額逐年遞增:2007年受賄42.2萬元,2008年受賄125萬元,2009年受賄724萬元,2010年1月至3月受賄476萬元。就在被立案調查當天,王先民還收受一傢建築公司經理賄賂50萬元(11月23日《檢察日報》)。 剖析王先民腐敗案,其具有兩大特徵,一是斂財數額巨大,在短短的三年內,受賄逾千萬元,日進鬥金,令人震驚;二是受賄金額逐年遞增,形成“漸進式腐敗”,發人深省。其思想裂變軌跡,堪稱縣委書記腐敗的又一標本。 當初,作為甘肅省最年輕的縣委書記之一,王先民就任時的首次施政演說,就是一次題為“爭當一名人民滿意的縣委書記”的演講。可以說,那時的他年輕、有能力,深受組織的器重。然而走上縣委書記崗位不久,他就被金錢擊倒,且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上萬元,再到數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從過年、患病收“人情禮”,到不給錢不辦事;從半推半就到來者不拒。其角色變換之快、人生裂變之速,令人瞠目。 王先民的腐化,固然有自身的因素,但監管嚴重缺位應是問題癥結所在。縣委書記位高權重,每天所求者、阿諛奉承者趨之若鶩,在一片唯唯諾諾的“暖風”熏吹下,倘若遠離了監督的目光,原始的欲望就會躁動發酵。“在宕昌,沒有人能夠監督我,紀檢監察機關監督不了,本縣檢察機關監督不了,就是上級監督也存在不到位的情況”。顯然,正是這種缺乏有效監督的權力,使王先民貪婪之心、霸道習性瞬間增長、迅速膨脹而滑入犯罪的深淵。 王先民“漸進式腐敗”,折射出了時下對縣委書記權力監督失效之痛,這是必須高度重視而且應狠下决心加以防範的。值得期待的是,日前,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印發了《關於開展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縣委權力公開化、透明化,這是規範縣委書記權力行使、整合監督力量的硬舉措。我們希望這一制度的出臺,能有效破解對縣委書記權力監督難的“頑癥”問題。 (責任編輯:高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