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最牛的裸捐史:春秋首富范蠡19年三次裸捐(組圖)
| 事件經過:
最牛的裸捐史:春秋首富范蠡19年三次裸捐(組圖) 廣州日報
 范蠡的經濟學導師,越國經濟復興的設計師計然。資料圖片 體現的不衹是慈善意識 更體現了再次創造財富的自信 這個月底蓋茨和巴菲特就要來中國擺鴻門宴,催着我們的富豪散財,仗着自己說過什麽死後裸捐就拽得像個什麽似的,欺我中華無人。更有一幫人動輒說中國人重財,不如西方人輕財,要好生嚮人傢學習。 說這話的分明是沒讀過書,人傢裸捐了不起啦?蓋茨和巴菲特的話還衹是張條子呢,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首富范蠡早就幹過,而且裸捐三次,相當於蓋茨三輩子功德,這個怎麽就不說出來? 最牛的裸捐史:19年裸捐三次 第一次裸捐: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踐滅吳,慶功宴的酒還沒冷,謀士范蠡就决定轉型了,從政界轉入商界,他將傢産全部充公,偷偷搞了艘遊艇,逃到煙波浩渺的湖泊上,還換個ID叫鴟夷子皮,然後轉去沿海地區齊國。 第二次裸捐: 范蠡在海邊墾荒耕作,發展農牧業。一不小心就先富起來了,傢産積纍幾千萬。齊王聽說有個大能人在此地,慌忙請他出來做國相,他推辭不過,又暫時回到政界,幹了三年,成績斐然,范蠡卻辭職走人。走之前,把傢産全部散發給親友族人。 捐完傢産之後,范蠡舉傢遷到山東定陶,遵循他的經濟學導師計然的市場原則,在這個居天下之中的地方經商,阻都阻不住地又成首富。換個ID叫陶朱公。 第三次裸捐:范蠡又有第三次裸捐,此次慈善行為沒有具體記錄,《史記・貨值列傳》上說他“十九年之中三緻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再就是兩次的意思,在19年的商業生涯中,有兩次裸捐行為,加上離開越國時的那次,應為三次。 從19年三次來推理,他從創業到成熟到巔峰期,平均6年多時間,這個創富頻率現在恐怕重複不了。
 資料圖片 裸捐動機之一: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在建設越國經濟的過程中,范蠡學到了導師計然經濟理論的精髓,離開政界後,他將理論用於自己的創業實踐,幾年就成天下首富。而且,流動理論不衹是影響到范蠡創造財富的方法,也影響到范蠡對待財富的態度。 憑藉這個理論第一次創業取得千金之産,讓范蠡産生了極強的信心:衹要遵循流動的原則,財富什麽時候都可以流回來,衹不過此時散盡,彼時又回來。將財富全部捐出去,也是一種將它們放回流通過程的方式,我范蠡也衹不過是暫時離開這個流程。等我回到這個流程時,又可以將千金賺回來。 所以說,范蠡裸捐,不衹是為慈善,也是出於自己對“流動理論”的堅強信心。裸捐也是一種大智慧。 而且,流動理論不衹是在市場上流動,也在傢係上流動,從上一輩流動到下一輩。《史記》記載范蠡老昏頭的時候,就任由子孫去經營,結果又是財産達“巨萬”。 人人都說范蠡功成身退,這個大傢都熟悉,我們就不多講,衹講獨特的原因。且說當初勾踐立志報仇,特意請來一個叫計然的教授主管越國的經濟恢復工作。史書上留有計然教授的經濟工作指示: “無息幣”。千萬別讓錢幣睡覺休息,一睡就貶值了。《金瓶梅》裏的西門慶也說過這麽一個意思:錢是好動不好靜的。 “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在貨物買賣時,對於易腐爛變質的物品,要及時售出,不要為求高價而囤積居留。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手中貨物上漲時,要果斷拋出去,像拋棄糞土一般,半點也不要留戀;貨物便宜時要果斷進貨,就像進珠寶一般貪心。 總結:“財幣欲其行如流水”。貨幣要像流水那般周轉流通。 教訓:財富看得過重耽誤性命 財富是流動的,如果違背這個原理行事,過於守成,會有怎樣的結果呢?我們還是從范蠡傢族的案例分析。 案例:某年,范家次子在楚犯法,當判死刑。范家决定帶錢去撈人,委派誰?范蠡决定派三兒子,范蠡老婆(是不是西施?)卻主張派長子去。最後由長子帶着千金,按父親的指示去求楚國名士莊生。莊生將財物原封不動放在傢中,打算救人成功後再退回去。他找到楚王,說了一通星象,然後勸說楚王以德服人,特赦囚犯。 事情本來似乎完美解决了,長子卻割捨不得千金貨幣,聽說有特赦,覺得錢白送了,於是眼巴巴地來要討回錢。此舉嚴重打擊了名士莊生的自尊心,他於是轉而勸楚王殺了范蠡次子再特赦。大哥帶着弟弟屍骨回到傢中,大傢都悲慟不已,范蠡卻淡定:早在預料當中。衆人問,范蠡分析了一番,這分析對我們頗有啓發。 分析:范蠡分析了兩個兒子的成長環境對財富態度的影響。長子雖說是富二代,卻也是和父親一起創業打拼的,知道錢來得不容易,故而難於捨棄財富,反倒耽誤弟弟性命。幼子在富貴環境中,不知賺錢的艱辛,所以容易捨棄財富,反倒可救哥哥性命。 反思:生活樸素,珍惜財富,這是多數創業者具備的優秀品質。但這個表層下藏着兩種截然不同的實質:有的充分認識到“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財富規律,所以在不該惜財的時候就會大出手,包括裸捐;有的將自己當成財富蓄水池,衹能進不能出,所以吝財。范蠡父子正好形成這兩種創業者的對比,將次子的性命交給惜財如命的長子,自然釀成大錯。所以,流動的財富觀纔是健康的財富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