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奧巴馬玩真的了 下定决心要製裁中國
| 事件經過:
美國總統奧巴馬20日稱,中國“未盡全力”解决人民幣問題,並稱美國將先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采取更多製裁舉措。奧巴馬這一表態令美國對人民幣匯改的尖銳言辭繼續升級。
據外媒21日報道,奧巴馬20日在接受美國財經電視臺“CNBC”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這“不符合市場實際情況並讓中國在雙邊貿易中獲得競爭優勢”。他稱,“我們對中國表示,鑒於中國經濟增長、民衆變富、出口增加,中國應該讓人民幣升值,根據市場情況做出調整”,“他們在理論上認同,但在實際操作方面並未盡全力。”
此外,奧巴馬還稱,為建立更公平的中美貿易關係,美國政府將先於世貿組織對中國采取更多製裁舉措。“我們將比過去更有效地執行相關貿易法。”他說。
近來,隨着美國中期選舉的日益臨近,面臨國內經濟持續不振和就業形勢疲軟,美國一些官員或國會議員近期再次挑起人民幣匯率問題,企圖將人民幣匯率作為美國經濟不振的“代罪羔羊”。
奧巴馬表示,匯率問題使美國處於競爭劣勢,美國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就是匯率問題,即如何調整以保證美國的産品價格不被人為擡高,別國的産品價格不被人為地壓低。雖然如此,但是自從美國操控人民幣匯率問題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都已升值了近30%,可是中美的貿易逆差一直在擴大。
在美國看來,日益自信的中國還持續對美貿易順差,並坐擁美國第一債權大國地位,這與25年前相比,對美國帶來的挑戰與威脅相較日本似乎更大。因為日本至少與美國還在同一陣營裏。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美國怎能不感到如芒刺在背呢?
美國國務院、頂級高官、主流媒體多次宣稱:今日遏製中國崛起之主要戰場衹有兩個,一是全球能源(主要是石油)戰場,一是金融戰場。美國不是不允許其他國傢發展和增長,而是不允許其他國傢凌駕於美國之上。
雖然美國經濟可能已經擺脫衰退,但是已經連續16個月保持在9%以上的失業率卻令奧巴馬政府甚為頭痛,在祭出稅製和刺激經濟的組合拳之後,為了在中期選舉中賺取更多政治資本,銜起美國國內要人民幣升值聲音的奧巴馬自然能夠得到更多“道中人”的青睞。
在2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薑瑜指出,近期中方有關部門已多次闡明立場,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中國既定政策。
她說,近期,美國又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指責人民幣匯率,並提出將動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推動人民幣升值,這是不明智的,也是短視的。人民幣匯率浮動不能解决與特定國傢的雙邊貿易失衡問題。中美貿易失衡由國際分工而非匯率决定,人民幣升值並不能解决美國貿易赤字問題,美國國內對此也有相當共識。中國一貫關心增加從美國的進口,希望美國在放鬆出口管製方面有更多實質性進展。
當前中美都應將主要精力放在促進經濟穩固復蘇的核心關切上。作為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應繼續實施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保持國際主要貨幣匯率相對穩定,為全球經濟復蘇做出應有貢獻。
薑瑜還表示,根據現在的日程,9月23日,溫傢寶總理將與奧巴馬總統會晤。
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大趨勢》一書作者約翰.奈斯比特21日表示,關於匯率和人民幣的低估問題,“90%是政治因素,衹有10%與經濟相關”。
新華社報道,奈斯比特是在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組織的“經濟每月談”研討會上回答提問時作出上述表示的。
奈斯比特認為,中國正成為歐洲、美國政治問題的替罪羊。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當前反對中國的匯率制度的聲音並不那麽大。美國促使人民幣升值,實際上是希望中國幫助解决美國自己的出口問題。
他認為,在解决中美貿易平衡問題上,美國並沒有作出實質性的措施,一邊一直在抱怨人民幣的匯率太低,同時又拒絶嚮中國出售一些高科技産品。“美國至少應該取消高科技産品的出口限製,否則又何談自由貿易?”他說。
奈斯比特表示,中國深知創新的意義,通過政策正從模仿嚮創新轉變,未來在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機器人、信息科技等行業和領域,中國將有可能首先取得領先地位。“我認為這些會很快發生,不需要等20年。”奈斯比特說。
美國商務部於當地時間21日作出最終裁决指中國産銅版紙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根據裁决,中國輸美銅版紙將面臨7.6%至135.83%不等的反傾銷稅,以及17.64%至178.03%不等的反補貼稅。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在今年11月4日對此案進行終審裁决。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去年中國相關商品輸美金額達2.791億美元。
英文《中國日報》社論文章: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迅速 上升,創下匯改以來的最高記錄。並且,中國7月份大幅增持美國國債。
儘管如此,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卻有增無減。不過,這種做法的理由卻是極為荒唐。
問題的關鍵在於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問題,背後隱藏的是美國的貿易赤字。如果僅僅中美貿易間存在赤字,那麽美國對中國的指責倒也情有可原。但是,美國同 世界大約90個國傢之間 都存在貿易赤字,這 衹能說明 其中 原因 在於美國。
而美國在高科技、金融服務等核心領域長期處於領導地位,在全球市場攫取大量利潤。但是,美國在本土未能建立廉價商品生産基地,衹能從中國等國傢進口生活必需品等廉價商品。
除了國際分工,美國禁止嚮中國出口部分高科技産品 也是造成美國貿易赤字的一大原因。
並且美國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價值的變動 對中美雙邊貿易平衡作用不大。財政部長蓋特納在國會就中國的貨幣政策和中美經濟關係作證時也承認,人民幣的升值 “不會消除我們同世界各國,包括同中國之間的貿易赤字”。
一些經濟學家警告,全球經濟仍有二次探底的危險,但是中國經濟穩固的復蘇 將會為全球經濟及就業增長做出巨大貢獻。
中國非常看重 美國以及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同時中國也將繼續致力於人民幣匯率的調整。美國政府應當理解中國的立場,不應依靠挑起國際爭端來轉移美國民衆對國內經濟表現的不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