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蚁族”大学生窃案频发 自身定位不准致犯罪
事件类型: 校园

还看今朝: 2011年1月5日

日期: 2011年1月5日

时光隧道 今日是何年

资料来源: 法制日报

事件经过:

  “蚁族”犯罪的四大特点
  ◆犯罪主体年轻化 ◆作案地点就近化
  ◆涉案者多为初犯 ◆对刑罚认识不清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自2010年7月至今已连续办理了多起“蚁族”大学生盗窃案件。到底是何种原因,让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沦为窃贼?
  朝阳检察院公诉三处的检察官告诉记者,从已经发生的多起案件分析,“蚁族”大学生盗窃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的年轻化、作案地点就近化,涉案人员多为初次犯罪,以及对刑罚认识不清等特点。这些大学生大都只有20多岁,毕业后为了留在北京寻求机遇,往往选择租房居住,而房租就成了他们生活中的最大负担。当经济窘迫,真的要面临露宿街头的命运时,部分“蚁族”大学生们就选择了铤而走险。
  检察官分析说,由于大学生心理上的特殊性,他们并不愿意在公共场所进行盗窃,所以往往选择周边的邻居下手,趁人不备,入室盗窃财物。从已有的案件来看,这些大学生们大多都是初次犯罪,都有着基本的法律意识观和明确的是非观,只不过心存侥幸。也正因为如此,当被抓获后,许多大学生都能认真交代自己的罪行。
  在谈到这些“蚁族”大学生沦为盗窃犯的深层次原因时,检察官说:“对自己缺乏准确的定位,成为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在已经发生的案件中,许多实施盗窃的大学生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毕业后却面临着失业的残酷现实,又不愿再向家里伸手要钱。甚至还有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由于拖欠学校的学费而拿不到毕业证。
  此外,在对待工作的问题上,这些大学生们也没能对自己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造就了许多人毕业后反复失业,甚至一直无业的状态。 记者 李松 黄洁 通讯员张珂
  (责任编辑:卜范龙)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