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朝鮮半島:衹是軍演而已,沒人想打仗(圖)
事件類型: 熱門

還看今朝: 2010年十一月30日

日期: 2010年十一月30日

時光隧道 今日是何年

資料來源: 搜狐

事件經過:

  朝鮮半島:衹是軍演而已,沒人想打仗(圖) 搜狐
  朝韓交火,打出來的不僅是兩國關係再度惡化,其凸顯的是東北亞地區的安全睏局。中美關係也將因此面臨一次新的考驗。延坪島炮戰讓天安號事件後漸趨平穩的朝鮮半島再次沸騰起來,各方勢力、各方聲音交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自的算盤背後凸顯出東北亞的安全睏局。有人擔心朝半島局勢失控。各位看官稍安勿躁,朝鮮半島不會有戰事,這次不會,看得見的未來也不會。沒人想打仗。沒人想打的仗,不可能打起來。
  

  
  衹是軍演而已,沒人想打仗
  延坪島海戰引發美韓軍演
  朝韓延坪島爭議海域11月23日14時30分左右,朝鮮和韓國軍隊發生相互炮擊事件,導致2名韓國海軍士兵死亡,16名士兵不同程度受傷 、3名平民受傷。當地民居起火,延坪島上已停電。韓軍回射了80餘發炮彈。
  從11月28日起,韓美進行為期4天軍演,朝鮮強烈譴責。有人擔心朝半島局勢失控。各位看官稍安勿躁,朝鮮半島不會有戰事,這次不會,看得見的未來也不會。沒人想打仗。沒人想打的仗,不可能打起來。
  最不願打仗的是朝鮮
  朝鮮要逐步成為核國傢
  北韓在被忽視或産生危機感時就會試圖挑釁。此次挑釁比過去更嚴重、更致命,北韓打出了公開濃縮鈾設施和延坪島挑釁這兩張王牌。其目的是鞏固金正恩世襲體製,同時將美國拉回談判桌。
  11月初,朝鮮嚮美國公開了設有數百臺離心機的大規模鈾濃縮設施,並表示正在寧邊建設一座發電容量達25-30兆瓦的輕水反應堆。其目的可能是旨在有計劃地逐步公開其核計劃,並讓國際社會承認並適應朝鮮作為核大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和存在。從最初宣稱和平利用核能,到現在對外展示核心技術,朝鮮這種循序漸進的做法是為了減少對國際社會的刺激。
  悠悠萬事,順利交接班為大
  對朝鮮來說,悠悠萬事,順利交接班為大。一切的一切,以護持交接班為評價的惟一標準。適度的緊張空氣對此有利。經濟的拮据和軍事儲備的匱乏,使之缺乏大規模消耗戰的底氣,挑起衝突的目的在於“提請關註”,不論目的是否達到,都會、也衹能見好就收。若熱戰一開,那所有計劃就變成一枕黃梁。其他各方各有其不願打仗的理由,而最不願打仗的,其實是朝鮮。
  韓國:有控製地衝突
  雙方摩擦全在控製之中
  韓國不願打仗,理由昭然。韓國的反對,是自1990年代朝核危機以後美國沒有對北朝鮮采取外科手術打擊的重要原因之一。漢城在北朝鮮數萬門火炮射程之內,全面戰爭一開,豈有完卵。更何況,對於武裝摩擦,雙方已有彼此理解的交戰規則。北朝鮮打來一炮,南韓將回擊兩炮,用同種規格武器還擊但強度略高,表示懲誡又不主動升級。此次韓國防長下臺,就是因為軍隊蒼促之間未數清落在己方的炮彈數,以致於還擊炮彈未夠數。此等安排,說明雙方摩擦全在控製之中,擦槍走火導致全面戰爭的可能性沒有。
  美國不點頭,對朝全面開戰難
  韓國朝野均未做好打大戰的準備,且韓軍在戰時須受美第八集團軍指揮,大規模對朝動武必須美國點頭和參與,而一旦如此,就可能觸發大國間武裝衝突,甚至大規模戰爭或核戰爭,這對於尚未能從阿富汗脫身,國內經濟徘徊低𠔌的美國而言,也是力不從心的。
  美國:外交瞄準北京而不是平壤
  美國擔心朝鮮輸出核技術
  美國政府認為,朝鮮嚮美國專傢海剋爾公開鈾濃縮設施,證明了朝鮮違反聯合國的製裁决議,啓動核發展計劃,將使地區陷入不穩定狀態。朝鮮此舉無論是作為談判砝碼,抑或是在接班過程中加速發展核武器,都對欲推進全球無核化的奧巴馬政府構成挑戰。這使美國更加擔心朝鮮輸出核技術,並突顯了製裁制度的缺陷。
  對與朝談判已經失去信心
  但是,經過此前與朝鮮長期的談判、調查和周旋,美國已經認清了朝鮮在外交和國際問題上出爾反爾缺乏誠信的政治本性。有鑒於此,美國在促成朝鮮重返六方會談的問題上已經非常消極,甚至對這個會談已經失去信心,衹不過考慮到“談判外交”的基本規則,美方纔沒有最終撕破臉面放棄六方會談。除了冷對會談,美國在過去兩年中,一直奉行孤立、冷落朝鮮的策略。
  “護國”演習:一手震懾,一手施壓
  美國從奧巴馬到議會、軍隊、智庫,一致認為,北韓嚮平民地區開炮的此次事態與今年3月北韓製造的天安艦沉沒事件有明顯的差異,應嚮引發此次事態的北韓追究責任,而且為了防止出現更加嚴重的緊張局勢,中國應出面幹預。美國總統奧巴馬决定派遣“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參加美韓軍演,這是為了嚮中國傳遞信息。即,要求中國積極嚮北韓施壓。美國認為,對朝鮮施壓方面,中國是最能發揮作用的國傢。在中美均不願意捲入朝韓戰爭的背景下,美韓軍演開進黃海就是給中國和朝鮮施加壓力,一方面警告朝鮮不要肆無忌憚挑釁韓國,另一方面是想通過局勢緊張迫使中國對朝鮮施加影響。
  中國:半島局勢穩定最重要
  中國希望協商解决衝突
  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貫的:即朝鮮政權如倒臺,會導致大量難民逃往中國,帶來不安定因素;而獨立的朝鮮能夠在中國與駐韓美軍之間提供一個緩衝地帶。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26日在外交部會見北韓駐中大使池在竜,表明中方對延坪島炮擊事件的憂慮。中國主張朝韓雙方應保持冷靜剋製,盡快進行接觸,通過對話協商改善關係,通過談判解决問題。當務之急是控製事態,切實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美韓與朝鮮發生衝突可能性極小
  對於韓美軍演,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金燦榮教授指出:“一般來說,最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美國航母開進黃海,朝鮮軟了下來,表達抗議並尋求中國居中協調,等到美國人走了,朝鮮再折騰一下韓國。進一步的可能是,朝鮮在美韓增強聯合軍演的情況下,再次開炮,那美韓一定會反擊。最極端的情況是,朝鮮在美韓軍演時再次開炮,美韓堅决反擊摧毀朝鮮的岸炮陣地,朝鮮作為回應在三八綫附近做一些激烈的動作。這種極端的結果衹在理論上存在,目前基本上不會出現。”
  上海東亞研究所地區安全研究室主任張祖謙指出:“韓美兩國和北韓之間的對峙局面若到了無法控製的地步,中國軍隊就應進入到北韓領土的20至30公裏範圍內,製造緩衝地帶,把北韓難民睏在北韓境內。等到局勢穩定後再撤軍。”
  長期“擦槍走火”,積怨衹會越來越深
  各方目前都很剋製
  美國白宮呼籲朝鮮“尊重停火協議精神”,停止敵對行動,強烈譴責“北朝鮮的襲擊”,聲稱美國有義務確保韓國安全和地區穩定;李明博一方面表示“強烈譴責”、“堅决還擊”,另一方面又要求“努力避免衝突升級”;而朝鮮方面雖然一如既往高聲“駡陣”,聲稱如果韓國侵犯“哪怕0.001毫米”的“朝鮮領海”,也將繼續給予堅决打擊,但同時也表示“衝突不影響亞運會朝韓選手間比賽”.很顯然,面對微妙復雜的現實,各方既要嚮國民、盟友和國內政治對手展示自己的強硬和強大,也要小心翼翼,不讓衝突擴大為不可收拾的亂局,將自己拖下水。
  朝鮮半島和平之路依然漫長
  然而儘管此次衝突升級的可能性不大,但長期“擦槍走火”,積怨衹會越來越深。以往的幾次西海衝突,基本都發生在3-5月的螃蟹捕撈季節,以漁船摩擦開始,軍方介入告終,而此次卻已演變為正規軍之間毫無“前戲”的直接炮戰,如果雙方不能盡快消除這種互不信任、不停止互相試探忍耐底綫的危險遊戲,誰能擔保下次衝突會怎樣發生,又會如何演變?而在這樣的氛圍裏,又有誰知道,兩國間和平的“通道”在哪裏?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