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美女醫藥代表如醫生的“小蜜” 記者揭秘潛規則(圖)
事件類型: 熱門

還看今朝: 2010年十月13日

日期: 2010年十月13日

時光隧道 今日是何年

資料來源: 城市信報

事件經過:

  美女醫藥代表如醫生的“小蜜” 記者揭秘潛規則(圖) 城市信報
  

  
  美女醫藥代表如醫生小蜜。
  在市北區一傢醫院門口,每天早上一到7點半,十幾個人就陸續出現,大多為女性。他們買份報紙守在醫院門口,等醫生陸續上班後,又給倒水又送報紙,不看病卻在診室待半個小時不出來……每天,醫院樓道裏到處是他們的身影 ,不是醫院的人又不是患者,這些神秘人是誰?10月9日 、10日和12日 ,記者跟蹤了他們3天,越看越奇怪 ,他們究竟在幹什麽?這些疑惑等待着記者一一揭開。
  ◎市民疑惑
  醫生看病還帶“保姆”?
  近日,市民李先生跟記者反映說,自己因腳部受傷一大早到市北區一傢醫院去看病。由於去得早了,主治醫生還沒有上班,他就坐在一樓大廳的凳子上等着。等待期間,李先生發現有幾個二十來歲的姑娘拿着好幾份報紙、端着水,在那等着。她們拿這麽多報紙幹嗎?李先生饒有興趣地繼續觀察,這一觀察讓他更納悶了。
  李先生說――
  當時醫生陸續來上班了,我就看着那幾個姑娘拿着報紙,到每個科室裏給醫生送報紙,看到醫生的杯子裏沒水了,就趕緊出去給倒水,難道現在醫生上班看病還流行帶“保姆”嗎?那些姑娘有好幾個人,在醫院裏什麽也不幹,就是不停地在每個科室裏轉悠,跟醫生套近乎,倒水買報,真是讓人奇怪。
  反映問題的時候,李先生擔憂地說,這些人會不會是通過籠絡醫生,專門給患者開他們的藥,而且給開大處方。“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他們這不是直白地‘敲詐’患者的錢?把我們病人都當成冤大頭了!”
  ◎記者目擊
  神秘人群的六種怪異行為
  記者連續兩天來到市北區的這傢醫院探訪。這些人一般7點半左右陸續過來,開始行使“保姆”職責。跟蹤過程中,疑惑越來越多,這些人“忙”得確實很怪。
  一怪 給醫生和導醫倒水
  9日 7點 45分,記者到達醫院時,神秘人群已經開始行動。在第三診室遇見兩個從診室出來的年輕姑娘,都背着包,穿衣服一粉一白,其中穿粉色衣服的姑娘端着水杯接電話。
  衹能隱隱約約聽到些電話內容:“張主任你好……我一會上去找您……當然想啊,晚上都睡不着覺。”
  挂斷電話後她先在診室將水杯衝了衝,轉身去找熱水。沒過多久,水杯重新回到第三診室這位醫生桌子上。
  10日,記者7點鐘就到了醫院。沒有發現什麽身影,到了接近7點30分,一個熟悉身影走過來,穿深紅色衣服的男士,他第一天也出現過。距醫院正式開診還有半個多小時,紅衣男坐在休息椅上看報紙,這時醫院的人陸續增多。
  直到導醫過來後,紅衣男起身走到導醫臺前笑着打招呼,看上去很熟悉的樣子。紅衣男從旁邊角落拿出個暖瓶,先把水倒掉,導醫提醒他去某某地方接水就行。
  “哦,好。”紅衣男邊倒水邊回應。(看到這你肯定有點暈,來這麽早就為了給醫生們倒水喝?接着看,還有更怪的。)
  二怪 不停買報紙往科室送
  醫院門口有個報攤,生意不錯,其中每天少不了這些神秘者的支持。9日,記者探訪第一天就發現了這個怪現象,神秘男女們挨個科室送報紙。比如有位穿白色衣服、捲頭髮的姑娘,雙肩包一直背在胸前,先挨個科室看一圈。又趕緊跑到外面買份報紙,直接送到急診的一位醫生手裏,醫生笑着點頭說了聲:“謝謝。”白衣姑娘轉身離去,又到了別的科室。
  過了一會兒,又有一位穿藍色衣服的姑娘開始四處轉,進第三診室看了眼後也跑到外面買了兩份報紙送過來,這時醫生桌子上已經有四份報紙了。藍衣姑娘放下便離開,沒有跟醫生有任何交流。
  這兩天,幾乎每個神秘人都在上演着這種公關方式,買報紙送報紙。同樣在10日早上的探訪中,這一幕又在重複上演着。紅衣男伺候完了導醫接水,走出醫院,回來時手裏拿着幾份報紙,往這個科室放一份再往那個科室放一份。
  等其中一位神秘姑娘買完報紙離開,記者詢問報攤攤主,“剛纔那個姑娘天天來這買報紙嗎?”
  “是啊,天天很早就來,她買得不是很多,也就是兩三份。”
  三怪 背着包診室之間穿梭
  別以為他們衹是倒水、送報紙那麽簡單,做完這些後他們還不走,下面的任務就是:接着溜達。
  10日早上,一個戴眼鏡的長發女孩走進門診大廳,兩邊張望了一下後,去了旁邊一個普通門診室,就在記者所坐的位置對面,手中拿着一份新買的報紙。進了診室後,女孩把報紙放在醫生手邊,因為早上陸續有來看病的市民 ,該
  女孩在診室裏站了幾分鐘便走了出來。坐在記者旁邊不遠的地方。
  8點15分左右,這名女孩起身,走進了她身旁的專傢診室,記者跟在她後面。但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女孩進去不到一分鐘便出來了。為了不引起女孩的警覺,記者假裝去看病的市民,迎着她走進專傢診室,裏面坐滿了看病的人。
  大約5分鐘後,女孩再次離開診室,嚮挂號處走去。但她沒有去挂號,而是在挂號處對面的藥房停下了腳步。女孩站在藥房的拿藥窗口邊,凝神嚮裏面望着,似乎在找什麽。沒一會兒,她離開藥房,再一次走進那些診室。
  一上午時間,這些神秘人都在一遍一遍地遊走在各個診室間,而且頻率很快,大概十幾分鐘便走一遍。而且並不是每個人緊盯一個科室,三個人輪換着到處亂走。
  四怪 不看病在診室看報
  這些神秘人來回遊走於診室、藥房,衹有很短時間會坐在走廊的凳子上,記者也衹能跟着他們來回奔走。為了減少他們的懷疑,記者去挂了個號,手裏有了病歷本、就診卡。記者跟着那名身着藍色衣服的女孩,走進了一個普通診室。但她衹是背着個白色的包,手裏沒有病歷。
  透過窗戶,記者看到她站在離醫生不遠的地方,不說話,靜靜地聽醫生與病人交談。站了五六分鐘,女孩又坐在了離醫生不遠的病床上,兩者的距離不到一米,醫生在看病,女孩就插着手看着。兩者之間一直沒有交談。過了一會兒,女孩又走進一個專傢診室。起初,因為診室裏看病的人很多,女孩衹能站在一旁,大概10分鐘後,病人少了,女孩便坐在了醫生對面,見桌上有一份報紙,她便翻看起來。
  5分鐘、10分鐘、30分鐘過去了……記者隔段時間便看一眼女孩,但她依舊在看報。來醫院不看病看報紙,這樣的行為讓人覺得非常奇怪。
  五怪 和醫生導醫都很熟
  到這時,記者基本弄清楚他們的套路:倒水、送報紙、到診室待着、見空就上去說話。他們還有一招,在樓道待着,見醫生過來就打招呼。
  9日上午8點多鐘,四五個神秘人忙完自己的活後短暫聚在一起。這時,一位男醫生走過來,手裏提着個袋子,其中一位穿藍條的胖男士(兩天都出現過,貌似是一位領袖人物)迎上去:“某醫生,您來了,我幫你拿吧。”這位醫生笑着拒絶。
  直到又一位醫生出現,幾個人一起站了起來,依然是穿藍條的胖男士走上前:“某院長。”然後獨自跟着進了診室。這些神秘人似乎跟每個醫生都很熟,還跟導醫開開玩笑。坐在樓道椅子上時,一位醫生經過還衝其中那位穿藍色衣服的姑娘笑了笑。
  六怪 神秘信封和神秘鈔票
  跟着看了一路的“保姆”工作,兩次看到神秘信封和神秘鈔票。
  第一次是9日早上第三診室,醫生的抽屜開着,手放在裏面搗鼓半天,記者正眼一看,紅色的鈔票,雙手在裏面數了數後,把信封拿出撕碎扔進垃圾桶裏。醫生對面坐着的就是那位穿白衣服、捲頭髮、雙肩包挂在胸前的姑娘。
  10日早上這一幕又出現了:當時,一位門診的大夫剛剛來上班,留着平頭的紅衣男就迎了上去。打了聲招呼,就跟着醫生一起進了科室。記者跟隨着要看病的患者過去,看看他要做什麽。紅衣男看到有人過來看病,沒做什麽就拿着醫生的空杯子出去了。倒水回來以後看到病人仍沒有走,就在門口凳子上坐着等。
  過了沒幾分鐘,病人走了,醫生也出去了。回來的時候,在醫生快進門的時候,紅衣男從自己隨身的包裏迅速拿出一個信封又跟了進去。記者跟上去看,紅衣男很謹慎地盯了記者一眼。而記者聽到,醫生說着“好、好”,低着頭手裏數着什麽。不過,由於隔着桌子,記者並沒有看到,信封裏裝的究竟是什麽。
  ◎多方打聽
  終於承認了,是推銷藥的
  每天變換不同面龐,唯一不變的是“保姆式”服務,他們在這多久了?究竟是幹什麽的?雖然關於他們的身份記者心裏已經有答案,但還得親自印證纔行。跟蹤到最後,記者先從導醫、護工、醫生以及另外一位醫藥代表那得到答案。最後,其中一位神秘人終於承認:“是推銷藥的。”
  導醫他們就是賣藥的
  他們究竟是做什麽的,為什麽要對醫生那麽好?看他們跟醫院一樓大廳的導醫挺熟悉,那導醫應該比較瞭解情況吧。
  趁導醫閑下來的時候,記者走過去跟她聊了起來。
  “您這工作挺忙的,看您這一上午都沒閑着?”
  “看病的病人多,就是給他們指指路。”
  “聽說咱這可以代理醫藥,我也想做點,不知怎麽接上頭啊?”記者壓低聲音說。
  “你的藥現在進藥房了?”導醫反問。
  “沒有啊,我這不是先打聽一下行情嗎?”
  “那你這個不行,得先把藥進到藥房裏,他們的藥都在裏面。”
  “他們就是那些每個科室轉悠,送報紙的吧?”
  “對啊,你不是也要代理醫藥嗎?”
  “是啊,他們都是怎麽接頭啊?”
  “不知道,反正他們整天來。每天來的人還不太一樣,有的我也不認識。”導醫說。
  記者原本想再聊點其他的內容,不過導醫似乎看出記者並不是真的想代理藥,就推脫說不知道,然後忙去了。
  護工病房也有賣藥的
  大廳休息椅上坐着三位大姐,一直在說笑,從她們的神情和行為舉止,記者後來得知,她們是護工。天天在醫院打轉轉,記者决定去問問她們,看看她們知不知道內情。
  “旁邊坐着一男一女,大姐幫忙看下,他們是些什麽人?認不認識啊?”
  坐在最邊的一位大姐扭頭看了一眼後,看了看另外兩位大姐,尋思了一會兒:“沒見過……不對,應該見過。”
  另外一邊的大姐拍了下腿:“想起來了,肯定是賣藥的。裏面有倆女的,天天滿樓道轉呢。對,錯不了,應該是賣藥的,要不天天在醫院轉悠又不看病。這樣看,像,應該就是那些賣藥的。”
  醫生不清楚是什麽人
  10月9日、10日兩天的觀察,記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所有在診室之間遊走的神秘人,會“拜訪”相同的醫生。記者在該醫院的普通門診觀察了很長時間,發現至少有6名女孩去找過同一個大夫,其中3名與其有談話。
  女孩與醫生究竟談什麽呢?因為前幾日記者的腳踝扭了一下,便拿着病歷本,以腳踝受傷為由,與那個醫生交談了幾句。
  醫生很仔細地為記者檢查腳踝,“這兒疼嗎……這樣疼不疼?”
  記者如實回答醫生問題的同時,試着找合適的機會,詢問那些女孩的身份與背景。
  “剛纔有個女孩一直坐在這裏,得有十來分鐘,是來看病的嗎?”記者藉醫生開藥方的間隙,問了一句。
  “這個我不清楚。”醫生說完接着寫藥名。
  “在這兒等那麽長時間,應該是看病的吧?可怎麽沒見她拿病歷啊?”記者還想試探一下。
  “不知道。”
  醫生說完這三個字,立馬改了話題,“這個膏藥兩天換一帖,以讓你的韌帶好得快些。”醫生的言語中,似乎不想就那些神秘女孩談太多。
  醫藥代表
  他們就是賣藥的
  記者繼續等候在科室門口,商量着下一步該怎麽辦?旁邊一直坐着個小夥子,難不成這人也是賣藥的?幹脆,假藉賣藥的身份直接上去問。
  “你也是推銷藥的嗎?”
  “是啊,你也是?剛畢業吧。”
  “那你跟那些人是一夥的嗎?那些女的。”
  “不是,我是一個人。”(到這時記者纔明白,醫院裏推銷賣藥的還真不少,並不光是那些
  神秘人一個團體的。)
  “你怎麽肯定他們就是賣藥的?”
  “當然了,我跟他們碰到過好多次了,跟其中一個人聊過,他們是賣國産藥的。用那麽多女的天天倒水送報紙也是混個臉熟吧。”
  親口承認我是推銷藥的
  雖然有了導醫的肯定、護工的猜疑、醫生的拒絶以及同行醫藥代表的確認,這些醫藥代表的身份已經基本可以確定了。但為了完全得到結果,記者决定直接跟他們套近乎,衹能再冒充一次醫藥代表了。他們在一起不好問,記者剛好看到,休息椅上一位年紀稍大的大姐是他們中的一員。
  “大姐,你們也是推銷藥的吧?”
  “是啊。”
  “這一行不大好幹啊,醫生都不理。”
  “嗯,不大好弄。”
  剛要繼續問,她一直在等的醫生忽然出來了,大姐馬上起身跟上去。後來,記者又問了其中的兩位神秘女人,她們卻都笑笑,不再做回答。
  為了進一步瞭解他們的推銷模式,10月12日早上記者第三次來到醫院,同樣的場景繼續上演:倒水、送報紙、滿科室遊走……
  如果您瞭解醫藥代表的內幕,或者熟悉其中的利益鏈條,歡迎撥打本報熱綫電話80889088。(本報記者)
  ◎主要角色
  7位特徵人物介紹
  三天來,參與的神秘人物都不一樣,本文選取了其中7位特徵人物。
  人物1:穿粉色衣服的短發姑娘:給醫生倒水(出現兩天)。
  人物2:紅衣男:給導醫倒水送報紙(出現三天)。
  人物3:穿白衣服、捲頭髮姑娘:轉科室跟醫生聊天(出現三天)。
  人物4:藍色衣服姑娘:買報紙、轉科室(出現三天,第三天穿黃色衣服)。
  人物5:戴眼鏡姑娘:診室間轉了幾圈走了(出現兩天)。
  人物6:藍條上衣胖男人:一般出現較晚,診室藥房四處轉(出現三天)。
  人物7:年紀稍大的大姐:轉科室(出現兩天)。
  ◎記者手記
  想跟上他們得一路小跑
  連續三天,每天7點多到醫院靜候這些神秘人。記者真的很佩服這些人的腳程,一會轉到這個科室、一會轉到藥房、一會又到醫院外面。記者幾乎一路小跑跟在後面,腳步跟上,眼神也得跟上,找準機會拍照片還得註意,否則會引起他們的懷疑。三天下來,腿纍得酸疼,更是身心疲憊。
  第一天先大概摸清了他們的人群和基本特徵 ,想跟導醫等相關人員打聽這些人的身份,沒想到大傢都閉口一笑而過。第二天,記者和同事兵分三路再來探訪,這次以想推銷藥為由頭,好不容易敲開了幾個人的戒備心,當黑衣神秘女人承認自己就是賣藥的時,大傢相識一笑,長吁一口氣。
  周圍人都不知道,他們這樣已經多久了,要幹多久,他們衹是一遍遍地獻殷勤、陪笑,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城市信報)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