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馬幫用騾子從鬧市運貨物上山 月收入超萬元(圖) Caravan cargo mules up the hill from the downtown monthly income of over million (Chart)
| 事件經過:
騾子穿行斑馬綫
都市“原生態” 引得“馬幫”來
用騾子運送貨物上山每人月入過萬元,不少外地人在深圳從事這種職業
騾子穿行斑馬綫
有這樣一群人,工作在山上,生活也在山上,他們賴以生存的手段就是利用騾子運水泥等物上深山,並從中收取費用。近段時間,每天清晨和傍晚,進入梅林關的市民均有機會看見這些“馬幫”的身影。在深圳這樣的繁華都市,各種現代化交通工具應有盡有,為何還有“馬幫”的生存空間?羊城晚報記者采訪得知,正由於深圳部分深山保持了原生態未被開發,衹能通過騾子往山上運輸水泥、沙土等,這給“馬幫”創造了市場,雖然工作比較艱苦,但他們每人每月的收入超過萬元。
車水馬竜間 邂逅鐵蹄聲
本月24日早晨,羊城晚報記者由深圳梅林關步行入關,行至半路,突然傳來一連串“滴答滴答”的馬蹄聲。疾步趕上,衹見十多頭騾子往市區方向魚貫而入。每頭騾子背上均背着兩個大筐。領頭的男子騎在騾子背上,任由身旁車水馬竜,我自逍遙。
騾子看起來都很健碩,眼見陌生人靠近,騾子顯得有些慌亂。隊伍中共有兩男一女,走在隊伍最後的小夥子皮膚黝黑,記者趕上他時,他正手持繮繩拉着三頭騾子。小夥子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叫徐生,隊伍中共有12頭騾子,趁早趕去梅林村後的山地施工現場,由山下往山上拉水泥。由於深山不能通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衹有靠騾子運水泥上山。每當山上需要安裝電綫桿,或工程後進行緑化復原,善於在崎嶇山路行走的騾子就派上了用場。“為防騾子在山上行走打滑,我們在每個騾子的腳底都裝上了鐵蹄,而如此一來,行走在瀝青路上,老遠便可聽見‘滴答滴答’的聲音。”
夜宿深山中 月入過萬元
從徐生口中,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像他一樣,把利用騾子運送貨物上山當做一種職業的,在深圳還有很多,形成了深圳“馬幫”。徐生告訴記者,他們大都來自廣西、雲南等地,由於養着很多騾子,他們也自能在山上安營紮寨。“由於我們工作、生活都在山上,所以平時很少引起市民註意。”徐生說,他來深圳從事騾子運輸已經有好幾年了,基本每晚都是在山上度過的。
“大傢看我們牽着的有點像馬,於是我們就有了‘馬幫’的稱號,事實上這些都是騾子,是我們從雲南買來的,每頭價格四五千元,並用車從廣西運到深圳,從事深山貨物運輸。騾子的年紀大都在四五歲之間,正當壯年。”徐生嚮記者表示,每天早上,他們都會趕着騾子進城,需要花費兩小時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
在徐生的運輸隊伍中,還包括徐生的妻子和大舅子。“12頭騾子,每頭每次可以運400斤,一天可以往返山上山下三次,一頭騾子往返一次收費30多元。如此算下來,每人每天的收入最差也有300多元,每月過萬元很正常。”徐生表示,每頭騾子每天的伙食費在10元左右,除去騾子的花費,他們的收入還是挺可觀的,但也比較辛苦。 羊城晚報記者 宋王群 攝影報道
(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黃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