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圖文)致力建設大洋海軍 中國雄心勃勃 (Photo)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China's ambitious naval ocean
事件類型: 熱門

還看今朝: 2011年元月5日

日期: 2011年元月5日

時光隧道 今日是何年

資料來源: 中評社

事件經過:

韓國《中央日報》1月4日發表文章,題為《陸地大國中國致力於建設大洋海軍》,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作為陸地大國,正在抓緊建設“大洋海軍”的步伐。象徵着中國海洋戰略的便是被稱為“島鏈”的海洋防禦警戒綫。“第一島鏈”由衝繩-臺灣-中國南海連接而成,“第二島鏈”由美國塞班島-關島-印度尼西亞連接而成。 “島鏈戰略”是於1982年提出的。當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提出海軍海洋計劃的藍本,表示要“到2010年為止,確立第一島鏈內的製海權,使其內海化,到2020年確保第二島鏈內的製海權,並且在2040年為止取得可以遏製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印度洋支配權的力量”。 那樣的話,想要確保製海權的中國要怎樣去實現雄心勃勃的“島鏈戰略”呢?中國正在“航空母艦”那裏尋找答案。國防部長梁光烈在2009年3月與訪問中國的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會見時曾說“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衹有中國沒有航空母艦”,“中國不可能永遠都沒有航空母艦”。事實上,在1999年5月的科索沃事態時,在北約戰機誤炸駐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導致3名工作人員死亡的事件發生後,便有憤怒的中國人發起了號召大傢“捐錢造航母的運動”。 被認為是經濟實力和軍事科學技術的總集合體的航母什麽時候能浮現在中國的大海上呢?據路透社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軍事消息靈通人士說,中國的航母將會在中國共産黨創黨90周年的今年7月1日作為獻禮登場。這是一艘購自烏剋蘭的、一直在大連進行改造作業的6萬5000噸級的航母。現在中國媒體正在爭吵給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取什麽名字的問題,其中有毛澤東號、北京號等。 如果中國的航母出世,將會進入美中航空母艦在亞洲所有海域中進行角逐的時代。也不排除中國的毛澤東號和美國的華盛頓號航母在黃海的海面上形成對峙的場面。被稱為中國的航母殺手鐧的反艦彈道導彈(ASBM)“東風-21D”正在形成對美國航母的牽製。相反,美國則放言稱,如果航母被攻擊,將用核武器進行對應。 (韓國)外交安保研究院中國研究中心的教授尹錫俊(音,現役大校)主張強化非對稱性的核心戰略,認為應該“通過建造更精密的尖端潛艇來構築領先的海軍力量”。此外,他們一直認為對於中國要同時展開“合作”和“牽製”的戰略。布拉馬•切拉尼 (Brahma Chellaney)教授不顧中國的高速成長,認為亞洲安保以中國為中心重新洗牌的藍本不太可能實現。因為“中國越是炫耀武力,越會導致周邊國傢對美國援助的依賴”。這是埋頭養精蓄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應該銘記於心的話。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