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購匯120億美元 智利啓動史上最大外匯幹預 12 billion U.S. dollars to purchase foreign exchange started in the history of Chile's largest f
| 事件經過:
2011年1月4日,比索兌美元繼續升值,從1月3日的468.01升至466.05,從而達到2008年5月以來的歷史最高位。 此時,智利央行已按捺不住,宣佈將啓動120億美元的外匯購買計劃,購買期限為1月5日到今年12月底。 智利央行稱,這一幹預將減少比索升值給智利經濟帶來的壓力,並讓比索的外匯儲備達到和智利經濟相對應的水平。“這是我國史上最大的外匯幹預。”智利財長Felipe Larrain在聖地亞哥公開場合表示。智利比索目前漲至近三年高點,使智利國內出口商遭受重創。 半年升值17% 智利央行做出了幹預匯率的决定,具體計劃是,從2011年1月5日直到2月9日,智利央行主席Jose De Gregorio將帶領智利央行以每天競標的方式購入5000萬美元。2月9日後,智利央行將根據效果和市場情況製定新的購買計劃,預計購買將持續到2011年12月底為止,這花去的流動資金頭寸約占智利GDP的17%。 智利央行數據顯示,2010年1月1日後,智利的比索兌美元價格曾三起三落,在2月5日曾經低至546.18。此後經歷三次下跌,三次上漲,直到6月8日達到當年最高點545.31,此後持續6個月走高。 2010年的1月4日,智利比索兌美元的匯率為507.10,1年之內升值8.8%。若按照6月2日545.31的匯率計算,智利比索兌美元6個月內升值幅度超過17%,成為拉美地區升值最快的貨幣之一。 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勇告訴記者,2010年前9個月拉美國傢本幣升值幅度由高到低排列分別是巴西(13.6%)、哥倫比亞(13.2%)、烏拉圭(13.1%)、智利(9.4%)和哥斯達黎加(8%)。 去年11月初,智利央行宣佈將逐步把養老金投資海外市場的比例上限從60%提高至80%,以緩和比索大幅上漲的影響。此决定宣佈後,比索曾短時間內停止上漲,但很快故態重演,不斷創出新高。 “為緩解升值壓力,2010年一些拉美國傢已經采取相應措施。有的國傢增加外匯儲備,如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墨西哥和秘魯;有的國傢采取抑製資本流入的管製措施,如巴西在2010年10月將該國針對外國投資者的固定收入投資交易稅稅率分兩次從2%提高到6%;有的國傢采取鼓勵資本流出的措施,如智利和秘魯都提高了養老基金國外投資的總限額。此次智利采取增加外匯儲備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通過購買美元減少美元的供給量,從而抑製比索急速升值。”張勇認為。 智利央行認為智利的外部風險很高。智利央行在1月3日的公告中稱,國際經濟形勢面臨着不同尋常的情況,比如發達國傢復蘇緩慢,美國的貨幣貶值等。重大的挑戰包括了歐洲債務危機,許多新興經濟體都面臨着通脹壓力,增加儲備可以更好地應對外部環境的重大惡化。智利央行主席Jose De Gregorio在2010年12月曾警告,比索的實際匯率接近極限,快要脫離經濟基本面。 兩難的匯率 1999年9月,智利實行自由浮動的匯率體製,但中央銀行仍保留特殊情況下對外匯市場進行幹預的權力。根據智利現行的《中央銀行基本法》,智利中央銀行製定和實施外匯政策。如果中央銀行認為匯率嚴重偏離其均衡值,將對經濟産生不利影響時,中央銀行可對匯率進行幹預。 “主要的原因是發達國傢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業績不一致。2010年歐美發達國傢增長乏力,拉美經濟強勁復蘇。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保持低利率及推出二次定量寬鬆政策,勢必導致大量短期資本流入新興經濟體,使得這些國傢貨幣大幅升值。同時,弱勢美元等因素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加大新興經濟體輸入型通脹風險。”張勇說。 智利是國際上銅的主要供應國。在智利的出口中,銅出口占智利出口50%以上,全球銅價2010年大幅上漲。一方面帶動了智利的經濟復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資産泡沫。 張勇分析,目前包括智利在內的一些拉美國傢都將面臨着防止本幣“被動升值”和抑製通脹的兩難問題。如果采取加息的方式控製通脹,這將拉大國內與發達國傢的利差,反而加速熱錢涌入,催生資産泡沫。 張勇認為,短期內市場會做出一個反應,緩解比索的升值壓力。但是,發達國傢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步伐不一的局面持續時間將比預期更長,這也可能加大匯率壓力。因此,此次幹預的長期效果還存在不確定性。此外,張勇認為,為了抵消外匯儲備增加而造成的影響,智利中央銀行需要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進行衝銷,如此會帶來一定的衝銷成本。 (責任編輯:薑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