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老字號取洋名出國混臉熟 狗不理包子,你猜叫什麽(圖)
| 事件經過:
老字號取洋名出國混臉熟 狗不理包子,你猜叫什麽(圖) 聯合新聞網
 狗不理招牌 「Quan-jude Peking RoastDuck-Since 1864」,一看就知道是耳熟能詳的北京全聚德烤鴨的英譯,有店名拼音、産品特性、起始年代,但「Go Believe」是什麽 是「狗不理」包子。 北京從2007年起為方便2008年北京奧運會涌進的外國遊客能大啖美食,大張旗鼓地為老字號取洋名。北京老字號協會的張女士告訴中國廣播網,曾在2008年舉行過一次徵集老字號英文名的公益活動,最後有6傢確定英文名,之後不少企業也開始群起效仿。 「同仁堂」、「榮寶齋」、「吳裕泰」、「瑞蚨祥」和「王緻和」等老字號的譯名,也和全聚德雷同。這種「小鬍同 (巷弄之意)趕豬:直來直去」的直譯法,贊成者認為既保持老字號原有品牌,同時還可以用年代襯托出老字號的悠久。 反對的大陸網友在法製晚報上抱怨,這種譯名太長,比照國外大牌的中文譯名,如「奔馳」 (MercedesBenz,臺灣譯奔馳)、「寶馬」 (BMW)等顯得纍贅。他們甚至擅作主張給全聚德取了1個「Chum Joy Duck(春喜鴨)」的英文名。 也有媒體對這種命名方式不認同,其中法製晚報就說,老字號取個洋名字,多數為了「走出去」,但以目前的取名方式,又有幾個老外能看得懂 報導拿外國品牌「簡潔」、「傳神」的中文譯名為例,象是「奔馳」、「可口可樂」 (Coca Cola)等,推薦還是由外國人來替老字號取洋名。 而寶馬、宜傢 (IKEA)、飄柔 (Rejoice,臺灣譯飛柔)、百威 (Budweiser)、傢樂福 (carrefour)等堪稱經典的中文譯名,有哪一個是「標準翻譯」的産物 不過,老字號的洋名也有被一致稱好的,比較有趣的當數狗不理包子「Go believe」的英文名。 狗不理策劃部主管解釋,Go Believe可以理解成「去誠信的地方」,這跟老字號經營理念一致;如果直接翻譯成外文,就鬧出「狗都不理的包子」的笑話。 大陸網友怎麽看狗不理的英譯 毀譽參半!反對的認為英文名稱沒有傳達出「狗不理」的字面意思和其中藴含的典故,外賓更是無從瞭解品背後的有趣故事。 不過北京日報記者隨機采訪幾位身邊的外國人,他們一致認為這一英文品牌「時尚,好記」。1位品牌營銷專傢則說,這種譯法十分貼合中文發音,但英文名很難讓人聯想到賣的是包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