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美國防官員證實:美軍機黃海遭中國殲10攔截
事件類型: 熱門

還看今朝: 2011年元月5日

日期: 2011年元月5日

時光隧道 今日是何年

資料來源: 米爾網

事件經過:

  美軍EP―3偵察機經常在我國領海進行常規偵察活動,我國山東到南海沿海一綫也是其偵察重點美軍對華空中偵察幾十年來從未停止,我戰機經常出動攔截幹擾,中美空軍歷史上曾進行過激烈較量中美戰機相距152米據美國媒體引述美國國防部官員消息,中國戰機最近一段時間加強升空攔截刺探我軍軍情的美國偵察機。
  上周,一架中國殲10戰機在黃海上空近距離攔截了一架美軍EP―3偵察機,兩機一度相距衹有152米。美國國防官員說,去年以來,每隔幾個星期中國空軍戰機就會進行類似的攔截行動。
  
點擊查看圖片
  
  資料圖:美軍EP―3偵察機
  近年來,美軍開始着手嚮西太平洋地區增加軍事力量。除了部署具有威懾作用的B―52H型戰略轟炸機和先進的F―117隱形戰鬥轟炸機外,最主要的是增加了駐西太地區偵察機和間諜船的數量和種類。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早在2003年2月,美軍便從本土重新派出3架RC―135偵察機歸屬駐日本衝繩嘉手納的美空軍第390情報中隊。同年6月,美軍又將該基地的E―3預警機的數量從1架增加到3架;11月,美軍高度機密的U―2高空戰略偵察機在嘉手納的數量也達到了5架。
  此外,據海外媒體透露,經最近的一次輪換之後,嘉手納空軍基地目前又增加了EP―3、WC―135W等各型偵察機8架。今年3月,美軍又嚮衝繩的美軍基地增派了最先進的E―8C機載對地監視、目標搜索和戰場管理係統,進一步加強對中國軍情的偵察和監視。另外,美空軍的U―2偵察機前不久也恢復了對我各沿海地區的偵察。
  中美撞機事件的元兇
  6類偵察機“傢門”偷窺目前,派駐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偵察機有6個類別,每個類別負責不同的情報偵察任務。
  P―3C反潛巡邏機P―3C巡邏偵察機是西太地區海域美軍間諜飛行的“常客”。該機對朝鮮沿海及東亞地區實施偵察的主要活動方式有例行與專程兩種,其進行例行偵察時,由基地起飛後沿公海綫飛行;進行專程偵察時,通常由嘉手納基地起飛,直接飛往目標區。
  RC―135偵察機屬於駐紮在日本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美空軍第82偵察機中隊。該型機主要用於搜索雷達性能、製導、通信及輻射等數據。
  EP―3電子偵察機EP―3電子偵察機的主要任務是搜集無綫電和雷達頻率等電子信號情報、探測跟蹤艦艇的通訊係統和偵察水下的聲納陣地位置等。它可以獨自或與其他飛機一起在國際空域執行飛行任務,可以為飛行方隊的司令官提供有關敵方軍事力量戰術態勢的實時信息,還可以在公海海域為己方人員提供相關情報。
  E―8C“聯合星”
  E―8C裝備的“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係統”是美軍的一種重要空中偵察平臺,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機載對地監視、目標搜索和戰場管理係統。
  U―2高空戰略偵察機在西太地區部署時間最長的要數駐紮在韓國烏山空軍基地第5偵察機中隊的U―2高空戰略偵察機。該型機的主要活動區域是朝鮮半島和日本海,有時也對我東南沿海地區進行偵察。該機具有大縱深偵察能力,即使離偵察目標較遠,也可依賴先進的照相設備在高空拍攝出清晰的圖片。
  我軍曾擊落22架美軍戰機 18架偵察機 2架攻擊機2架戰鬥機美國對中國的偵察活動從上世紀50年代就已開始,尤其在西藏、中越邊境、臺灣海峽等敏感地區愈演愈烈。
  近年來,美軍偵察機頻繁偵察臺灣海峽地區。一方面,美國嚮臺灣當局提供了U―2等高性能偵察機,對中國大陸進行偵察襲擾;另一方面,美方亦赤膊上陣,其偵察機屢屢侵犯中國領空,其艦船也頻繁入侵中國領海或在領海附近滋擾。
  中美空軍曾進行過激烈的較量,海南島就是昔日的戰場,中國空軍在此創造過擊落多架美機的輝煌戰績。根據已經披露出來的歷史資料,從1964年8月到1969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計擊落17架偵察我國軍事情況的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並且在1967年擊落2架入侵中國領空的美海軍A―6攻擊機,2架F―4鬼怪式戰鬥機,並俘獲美海軍上尉領航員羅伯特・弗林等。1970年2月10日,美國一架無人駕駛偵察機在海南島被解放軍擊落。一直到越戰結束,美軍在中國南方的偵察活動纔轉為更加隱蔽的方式,但是從來沒有停止過。
  美軍到底要刺探什麽分析人士指出,美軍偵察活動所要獲取的情報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瞭解我對臺鬥爭的準備情況。第二,掌握我新式裝備的主要性能指標。第三,監視中國大陸軍事動嚮,防止我“藉演習之機”對臺動武。
  采訪軍科院美國戰略部專傢孫黨恩:中美戰機“見面”是常事“撞機事件”發生後,美軍的偵察活動仍然十分頻繁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讓人們記住了美軍EP―3偵察機。美軍的EP―3經常在我臺灣海峽進行常規的偵察活動,我們的戰機也是經常出動攔截、幹擾它的偵察活動。
  從我國的山東到南海沿海一綫是它的偵察重點。美軍在亞洲的EP―3主要部署在日本的嘉手納基地。這種偵察機造價比較高,達3600萬美元,其活動半徑達到4000公裏。這種飛機沒有任何武器係統。
  據悉,中國戰機與美軍EP―3在近距離接觸的次數是比較多的,衹是沒有披露出來罷了。2001年王偉駕駛的戰機與美軍的WP―3發生衝撞之後,美軍的偵察活動仍然比較頻繁,因為臺灣海峽一直是西太平洋地區的一個熱點,美軍在這個地區的偵察任務很重要。
  由於EP―3偵察機嚴重老化,美國决心淘汰這種偵察,美軍正在研製新的“航空共同傳感器”以取代EP―3。
  2010年世界戰鬥機領域最大事件,就是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原型機PAK-FA T-50首飛。這是繼美國F-22和F-35之後,其他國傢符合第五代(西方第四代)戰鬥機標準的新型機首次問世。
  俄羅斯官方對T-50給予了高度希望,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總理普京均親自參觀並試坐新型戰機,普京對其高度贊賞,並稱其在多個方面超過了美國F-22“猛禽”。
  另一方面,美國的F-35試飛工作也緊鑼密鼓,F-35的三種主要型號的試飛均已全面展開。生産型F-35也開始投入試飛,美國空軍已經對第一批生産型F-35下了生産訂單,預計將在兩年內實現裝備。
  

  
  殲10
  不過,隨着經濟危機和美元貶值的影響,新一代戰鬥機價格已經達到令人瞠目的地步。美國的F-35最新報價達到了1.3億美元,艦載型F-35C甚至已超過1.4億,幾乎已趕上因昂貴而即將停産的F-22,也令美國政府對F-22的停産令變得十分尷尬。
  不僅僅是新一代戰機F-35,F-15、F/A-18、F-16的最新改進型號也達到了驚人的高價。新型的F-15K、F-15SG的全套單價基本都達到了1億美元。美國對伊拉剋出售的18架F-16Q戰鬥機,總價居然達到了42億美元,合每架2.3億,雖然這些費用包括各種配套武器、訓練係統和後勤維護設備,但仍給人以“敲竹杠”的印象。
  當前,各種三代和三代半戰鬥機已經全面展開AESA雷達升級工作。美國本國空軍的F-15C、F/A-18E/F均已經按計劃開始換裝AESA雷達,F-16的AESA雷達換裝也列入日程。歐洲的“陣風”、“臺風”換裝AESA雷達的工作已“小步慢跑”多年,主要受到資金問題的睏擾。瑞典的“鷹獅”雖然推出了“鷹獅NG”型,但AESA雷達卻因依賴外國産品而受到嚴重製約,而且本國的換裝工作很大程度需要依賴出口成績。另一方面,中國的殲-10戰鬥機也走出了換裝AESA雷達的重要一步,開始趕上西方戰機技術發展的節拍。
  世界戰鬥機市場在2010年裏顯得異常冷酷,俄羅斯、法國、英國的國傢領導人紛紛親自出馬,在國外推銷本國最新戰機。美國方面則依仗強大的政治手腕,以及技術的高度壟斷,在多次戰鬥機競標戰場上,以不太光彩的手段將其他國傢的戰機打下馬來。今年,巴西、印度的新一代戰鬥機競標活動,已令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政府使出渾身解數,百來架戰機的訂單充斥着濃烈的火藥味。
  在新的年度裏,資金不足的問題一直睏擾着戰機研製者和戰機採購者,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傢紛紛采取各種手段,節省經費,以保證戰鬥機隊伍的更新換代。除了減少新型戰鬥機採購數量,增大出口力度外,較舊的戰鬥機紛紛進行大規模退役。美國方面今年宣佈將退役數百架F-15、F-16,英國則將着名的“鷂”式戰鬥機全部退役,二手戰鬥機市場也因此較為活躍。
  今年鳳凰軍事排行榜對一些評分項目進行了修正,首次將“機體”作為評分要素。“機體”項目整合了隱身性能、機體改進潛力、可靠性等,采用新技術設計機體的戰機在這方面更有優勢。
  去年上榜的米格-29和米格-31由於機體性能存在先天缺陷,評分大受損害,因此今年米格機全部被剔出排行榜。中國殲-10改進型首次列入榜單,原先曾入榜的殲-10基本型在對手林立的情況下難以列入前十,這也是技術日新月異所産生的必然現象。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