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銀川海洋館魚缸爆裂海水傾瀉 鯊魚衝出被摔死(圖)
| 事件經過:
銀川海洋館魚缸爆裂海水傾瀉 鯊魚衝出被摔死(圖) 銀川晚報
今年7月14日,銀川海洋博物館正式開始營業,這個距離悅海賓館不遠的旅遊項目,儘管其主館面積僅有700多平米,但仍然號稱“擁有數百種海洋動物、濃郁的海洋色彩、西部首傢海洋館”。然而,在7月14日試營業之後的8天裏,就迎來了2000多名遊客。今年十一黃金周第一天,便有2000多銀川人光臨,摩肩接踵擠在海洋館中遊覽。這樣的成績,是在收取40元的高額門票,沒有大範圍宣傳的情況下取得的。 投資海洋館的,是一名叫管世廣的河南人,其家乡媒體宣稱,管世廣讓“深處內陸的銀川人第一次有機會面對‘海洋’……目前,銀川海洋館是銀川市民的最愛,而且成為寧夏人津津樂道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然而,這樣一個區內外廣受關註的海洋館,自開業起,便飽受詬病――因地基與結構不符合要求,海洋館出現了地磚破碎及漏水現象;同時,因水質與環境等原因,部分魚類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死亡。10月1日,海洋館的基礎設施和管理問題幾乎同時暴發――“海底隧道”中高達2米的景觀魚缸玻璃突然漏水、碎裂,100餘噸海水夾雜着一條鯊魚,和衆多的碎玻璃,洶涌衝出近百米。所幸工作人員提早發現魚缸漏水,及時疏散了現場參觀的數百名遊客,纔避免慘劇的發生…… 那麽,導致這驚魂一幕的,到底是不可抗力的客觀因素,還是其他本可以防微杜漸的人禍?以下是本報記者的調查。 A 悠閑假日 驚魂一幕 遊客李女士,是海洋館“事故”的目擊者之一,直到十多天後,她仍舊驚魂未定:“10月1日,我想帶着孩子去海洋館看個新鮮。來到海底隧道之後,孩子就非要看大鯊魚表演。我們停下看了幾分鐘之後,有一些遊客發現隧道左側下沿的玻璃之間的銜接處(隧道為多塊玻璃拼接成的拱廊),開始往外灑水,好像還有點嚮人群方向傾斜,有人就叫出聲了。他們海洋館的工作人員一看不行,趕緊讓人往出走。” 據李女士回憶,當時隧道中的人,滿滿當當,很多人開始還“慢慢撤”,隨着魚缸的流水越來越快,大傢纔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據海洋館負責人管世廣回憶,在遊客撤出後不久,漏水越來越嚴重,景觀玻璃發生碎裂,海水夾雜着碎玻璃、魚缸中的鯊魚,直衝嚮大廳。 隨後,憤怒的遊客開始要求退票。一段時間後,銀川市信訪督辦局、銀川市農牧局(將管世廣招入銀川經營的單位)的負責人趕到現場,安撫了遊客的情緒,並協調館方,安排退票事宜。 在事故中,館方一條用於表演的護士鯊,掉出魚缸之後摔在地上受傷,隨後因缺氧死亡,成為了一具泡在福爾馬林中的標本,遭遇相同命運的,還有一條鰩魚。 B 事故原因 地基下陷? 近2米高的大型觀賞魚缸,究竟為何會突然破裂?管世廣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員認定,是由於海洋館地基下陷,造成魚缸失去平衡,銜接處鬆動,導致玻璃受力太大,最終碎裂。 “我開始打算投資,來銀川考察的時候,覺得地方(館址)的確不錯,建築也不錯,就入駐了,誰知道2月份開始入住、進設備之後,館裏的問題,開始一步步地暴露出來,最突出的就是地基的下沉。”管世廣帶着記者在海洋館中四處走了一下,衹見很多魚缸,都將地面壓得“沉”了下去,不少魚缸也因此失去了平衡,一面高一面低。據管世廣介紹,館內的魚缸,註滿海水之後,多則重達數百噸,少則一兩噸,大多數承重地面都有下陷。管世廣懷疑,由政府代建辦招標建設的館體,有質量問題。 記者看到,館內塌陷嚴重的地方,地瓷磚下已經變空,而海洋館大廳,要比周圍地面明顯低3到4釐米。 “這造成很多魚缸,開始嚮外漏水,又加劇了地基的下陷。”管世廣說。 據招商引資方、銀川市農牧局工作人員史進錄介紹,海洋館館體的確存在地基下陷的情況,但他認為,地基下陷並非造成事故的原因,“館方使用的很可能是合成玻璃,承壓能力不足,是造成碎裂的重要原因。” C 設施不全 竟無暖氣 除了地基下沉,讓銀川海洋館頭疼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采暖――原來,海洋館在設計、建設時,沒有采暖設施――這對於大多數來自熱帶海域的海洋館動物來說,在即將到來的鼕天,不啻為一個災難。 “這海洋館裏的動物,幾乎都是熱帶來的,再過一兩個月,它們馬上要迎來在寧夏度過的第一個鼕天,聽說這裏最冷能達到零下25、26攝氏度,我很擔心它們過不去……”館內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這樣的睏局,以前“誰都沒想到”。農牧局和館方,也開始了緊急的磋商,最終考慮成本等因素,雙方昨天决定引入哈納斯的天然氣取暖,工期預計將達45天――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這個日程,盡快開工,海洋館正式供暖時,已經12月,銀川也早就進入了最冷的時候…… D 建築用途 原非如此 地基下沉、滲水、沒有供熱設施……這些建築的基礎設施的缺憾,讓海洋館的管理睏難重重,既然如此,當初又為何會選擇在這個地方開設海洋館呢? 據瞭解,現在的海洋館館址,最開始的設計用途,並非經營海洋館,而是一座景觀燈塔的附庸建築。史進錄說:“開始的時候,這個地方(海洋館館址),是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大慶時,親水大街一個景觀燈塔的附庸建築,我們翻看過原始圖紙,這個建築開始時,是用先澆灌混凝土,再挖放土方,這麽建起來的,地面下面土方填得不實,因為當初誰也沒想到,這個地方將來會改成海洋館,會承受幾十乃至上百噸的魚缸重量。其實這個地方,辦個酒吧、迪斯科之類的,是完全不會出現問題的。” 史進錄介紹,閑置一段時間後,政府打算把這個建築再利用起來,機緣巧合之下,將此改建成了海洋館,“寧夏沒人搞過海洋館,誰都不知道海洋館對基礎設施、承重究竟有什麽要求……” 投資方管世廣在河南已經經營有一個海洋館,算得上是這方面一個民間“專傢投資者”。即使這樣,他在進行了幾次考察之後,也沒有想到和發現基礎設施上的不足。 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告訴記者,雙方的誤解,在於“銀川不瞭解海洋,投資方不瞭解銀川”。 E 做海洋館 你行不行 海洋館由於投資巨大,對基礎設施、觀賞項目的高要求,在部分內陸城市,被視為是“有錢人的玩意兒”。管世廣在銀川不算成功的經營,似乎再一次印證了這個觀點。那麽銀川是否真的不適宜搞海洋館? “適宜是肯定適宜的,銀川人需要這個,從來參觀的人數就能看出來。”被銀川海洋館搞得焦頭爛額的管世廣,想都沒想就承認,在銀川市場上,經營海洋館的確大有可為,銀川也的確能玩得轉海洋館。 銀川海洋館曾有一個宏偉的規劃――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總投資2000萬元。“可以說,衹要達到這個標準,2000萬的投資,是可以建出一個比較好的海洋館。”史進錄表示,農牧局曾咨詢過相關的專傢,認為2000萬左右(除去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建造出像外地一樣,不錯的海洋館。 但目前看來,銀川海洋館和規劃相去甚遠――主館體衹有700多平方米,海洋生物種類不多,表演內容單一……投資方的投資額,也遠遠沒有達到承諾標準,而且很難確定將來是否繼續投資。 “銀川能做得起來,但沒那麽容易。”至於今後的打算,管世廣還沒完全想好,但他說:“想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