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伊朗末代王子在美自殺 為祖國蒙受不幸深感睏擾(圖) Iran's suicide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last prince unfortunately suffered deeply troubled c
事件類型: 熱門

還看今朝: 2011年元月5日

日期: 2011年元月5日

時光隧道 今日是何年

資料來源: 北京晨報

事件經過:

阿裏-禮薩・巴列維(左一)和父母及傢人。 阿裏-禮薩・巴列維(左一)和母親。 阿裏-禮薩・巴列維(左一)家庭合影。 伊朗前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之子阿裏-禮薩・巴列維死於波士頓市寓所內。初步調查顯示,阿裏-禮薩飲彈自盡。其兄說:“他為摯愛祖國蒙受的不幸深感睏擾,試圖戰勝悲傷,但最終屈服。” 飲彈 阿裏-禮薩現年44歲,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波士頓警方4日說,當天2時左右接到報警電話,警員前往阿裏-禮薩的寓所,發現他已死亡。美聯社援引一名警方發言人的話報道,不清楚誰是報案人以及報警電話是否來自事發寓所。 警方發言人伊萊恩・德裏斯科爾說:“初步調查顯示,槍傷由(他)自己造成。” 阿裏-禮薩的哥哥、巴列維國王的長子禮薩・巴列維在個人網站公佈了阿裏-禮薩離世的消息。他說:“他為摯愛祖國蒙受的不幸深感睏擾,承受着年輕時失去父親和妹妹的(精神)壓力。他多年來試圖戰勝悲傷,但最終屈服,2011年1月4日在波士頓寓所結束自己的生命,致使傢人和朋友陷入巨大悲痛。” 阿裏-禮薩的鄰居丹・菲利普斯描述他是一名非常友善的人,總是穿着整潔。 抑鬱 阿裏-禮薩的密友法迪亞・帕爾斯接受美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阿裏-禮薩的妹妹萊拉・巴列維2001年因服用鎮靜劑過量死於倫敦一傢酒店,令阿裏-禮薩深受打擊。 “他變成另一個人,”帕爾斯說。 巴列維傢族密友納齊・埃夫特哈裏說,阿裏-禮薩不時感到抑鬱。他被迫流亡海外的經歷、父親和妹妹萊拉的死亡讓他的精神蒙受創傷。 萊拉與阿裏-禮薩關係密切,生前同樣為抑鬱睏擾。 英國媒體報道,萊拉9歲時隨傢人流亡,多年飲食失調。她的母親說,萊拉死前“非常抑鬱”。萊拉2001年離世時31歲。 流亡 巴列維王朝與美國關係密切,1979年遭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國王巴列維離開伊朗,流亡海外。他罹患癌癥,1980年死於埃及,葬於開羅。 阿裏-禮薩1966年出生,終身未婚。他1979年以前在伊朗學習,1984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士學位,199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 埃夫特哈裏說,巴列維傢族希望私下悼念阿裏-禮薩,迄今沒打算舉行葬禮。 除母親和兄長外,阿裏-禮薩還有兩個姐姐在世。 新聞檔案 伊朗末代國王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生於1919年10月26日。初在瑞士就學,1935年回國。1941年9月16日繼父位。成功地解决了同蘇聯的危機(1945~1946年)。1953年8月被強迫出國。 幾天後,他又重登王位。他改變摩薩臺的國有化政策,將石油公司歸還外商,並推行一項全國發展計劃,即所謂的白色革命。20世紀六十年代曾進行溫和的社會改革。同時引進外資,鎮壓宗教勢力,導致國內矛盾的激化。20世紀60~70年代,同蘇聯和東歐國傢建立外交關係。但由於重工輕農引發通貨膨脹,導致各大城市發生暴動和混亂,於1979年1月16日出走。霍梅尼取得了政權。1979年4月1日伊朗舉行公民投票,宣佈成立伊斯蘭共和國。巴列維出走後曾去埃及、摩洛哥、巴哈馬和墨西哥等國,1979年10月22日到美國治病。兩周後伊朗民兵在德黑蘭占領美國大使館,把50多名美國人扣作人質,要求引渡國王。巴列維從美國去巴拿馬,再往開羅,埃及總統薩達特給予他政治避難權。1980年7月在埃及開羅病逝。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