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五城市搶跑雲計算 三年內國內市場達萬億(組圖) False start in five cities in the domestic market within three years, the cloud reached trillion (Ph
事件類型: 經濟

還看今朝: 2011年元月5日

日期: 2011年元月5日

時光隧道 今日是何年

資料來源: 中國新聞網

事件經過:

當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賣到斷貨時,可能沒有人真正註意到它們背後的APPStore(蘋果軟件商店),這就是雲計算的應用,也是目前最成功的應用之一。 雲計算概念是一個具有美麗名字的網絡應用模式。狹義的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基礎設施資源。提供這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雲”。廣義雲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和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它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可靠安全等獨特功效。 “雲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並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這使得應用提供者無需為繁瑣的細節而煩惱,能夠更加專註於自己的業務,有利於創新和降低成本。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嚮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着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 雲計算如何改變世界 雲計算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雲”的處理能力,進而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最終使用戶終端簡化成一個單純的輸入輸出設備,並能按需享受“雲”的強大計算處理能力。 目前來看,雲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再擔心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個人電腦可能會因為自己不小心而被損壞,或者被病毒攻擊,導致硬盤上的數據無法恢復,而有機會接觸你的電腦的不法之徒則可能利用各種機會竊取你的數據。反之,當你的文檔保存在網絡服務上,當你把自己的照片上傳到網絡相册裏,你就再也不用擔心數據的丟失或損壞。因為在“雲”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專業的團隊來幫你管理信息,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數據中心來幫你保存數據。同時,嚴格的權限管理策略可以幫助你放心地與你指定的人共享數據。這樣,你不用花錢就可以享受到最好、最安全的服務,甚至比在銀行裏存錢還方便。 而且,雲計算已經開始改變終端産業的格局。雲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也最方便。大傢都有過維護個人電腦上種類繁多的應用軟件的經歷。為了使用某個最新的操作係統,或使用某個軟件的最新版本,我們必須不斷升級自己的電腦硬件。為了防止在下載時引入病毒,我們不得不反復安裝殺毒和防火墻軟件。如果你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電腦使用體驗,雲計算也許是你的最好選擇。 雲計算是從PC時代真正進入互聯網時代。PC的定義和功能完全改變了,PC不僅僅是你的桌面電腦,也是你的手機、電話、汽車、電視、錢包。有電的地方都有計算,有計算的地方都有智能,有智能的地方都有聯網,任何一個芯片都是一個智能的設備,雲計算讓每個人輕鬆共享數據,也可以輕鬆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 雲計算為我們使用網絡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可能。為存儲和管理數據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空間,也為我們完成各類應用提供了幾乎無限強大的計算能力。 想像一下,當你駕車出遊的時候,衹要用手機連入網絡,就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所在地區的衛星地圖和實時的交通狀況,可以快速查詢自己預設的行車路綫,可以請網絡上的好友推薦附近最好的景區和餐館,可以快速預訂目的地的賓館,還可以把自己剛剛拍攝的照片或視頻剪輯分享給遠方的親友…… 離開了雲計算,單單使用個人電腦或手機上的客戶端應用,是無法享受這些便捷的。個人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不可能提供無限量的存儲空間和計算能力,但在“雲”的另一端,由數千臺、數萬臺甚至更多服務器組成的龐大的集群卻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一點。個人和單個設備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雲計算的潛力卻幾乎是無限的。當我們把最常用的數據和最重要的功能都放在“雲”上時,我們對電腦、應用軟件乃至網絡的認識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改變。 雲計算正在全面佈局 雲計算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在3年內突破1萬億元,産業鏈上下遊的衆多公司將迎來發展機遇。 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巨頭,微軟已有近一半的研發工作是雲計算。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說:“微軟在將來3年中把90%的研發放到雲上面,有5萬人從事雲計算。”另一個國際商業巨頭亞馬遜公司也在使用彈性計算雲(EC2)和簡單存儲服務(S3)為企業提供計算和存儲服務。數據顯示,雲計算是亞馬遜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亞馬遜與雲計算相關的業務收入已達1億美元。 在我國,雲計算産業也在逐漸發力。中國移動研究院做雲計算的探索起步較早,已經完成了雲計算中心試驗。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認為雲計算和互聯網的移動化是未來發展方向。 2008年11月28日,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與東莞鬆山湖科技産業園管委會簽約,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將在東莞鬆山湖投資2億元建立雲計算平臺。2008年12月30日,阿裏巴巴集團旗下子公司阿裏軟件與江蘇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南京建立國內首個“電子商務雲計算中心”,首期投資額達上億元。 2009年11月11日,全國首傢雲計算産業協會在深圳成立,協會的成立標志着深圳市政府對于云計算産業在未來發展的高度重視,同時標志着深圳市企業對于云計算研究及應用領域的關註與信心,深圳市高科技産業發展邁嚮成熟,而云計算産業則給深圳信息産業帶來新的商機,當前深圳是全國首個大力發展雲計算的城市,現在有100多傢企業從事雲計算相關産業研究和技術開發等,未來的雲計算産業藴藏巨大的商機。 繼深圳之後,北京、上海也迅速行動起來。2009年12月中國雲計算技術與産業聯盟在京成立,40多傢企業共同倡議成立中國雲計算技術與産業聯盟。2010年8月上海公佈雲計算發展戰略,要打造亞太地區的雲計算中心,預計3年內雲計算將為上海新增1000億元的服務業收入,推動百傢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轉型,培育10傢年收入超億元的竜頭企業和10個雲計算示範平臺。 2010年10月22日,工信部和國傢發改委聯合發佈的通知明確,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5個城市先行開展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業內人士表示,在兩部委的推動下,雲計算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在3年內突破1萬億元,産業鏈上下遊的衆多公司將迎來發展機遇。 作為一種最能體現互聯網精神的計算模型,雲計算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將從多個方面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無論是普通網絡用戶,還是企業員工,無論是IT管理者,還是軟件開發人員,他們都能親身體驗到這種改變。 心嚮雲端 腳踏實地 佘惠敏 有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課餘打工當報童,不帶計算器,習慣動作是擡頭望天時心算找零。顧客紛紛掏出計算器驗證,皆無誤,也擡頭望天,見天上浮雲朵朵,驚問:“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雲計算?” 這當然是個笑話,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雲計算的現實:作為一種商業概念,“雲計算”早已傢喻戶曉;而作為一類尚待發展和遠未完善的技術,“雲計算”在普通百姓眼裏依然是不甚明了的霧中之花。 當服務商嚮不懂計算機技術的人提供虛擬技術的時候,他們希望虛擬或隱藏的是其復雜性。因為絶大多數人希望同應用或服務,而不是同軟件打交道。對于云計算,他們希望軟件本身被虛擬或躲藏在係統或專業人員的背後,或者說“雲”的背後。 所以,“雲”是一個巨大的簡化,而藏在簡單背後的,是復雜。 僅從格式來講,目前就至少有三種“雲”,每一種都有着不同的利益和風險。它們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提供按需使用的虛擬服務器;“平臺即服務”(PaaS),提供開發平臺供客戶在雲中創建自己的應用;“軟件即服務”(SaaS),提供在綫軟件租賃服務。長期來看雲計算可以減少工作量,但是開始的時候,在把應用嚮雲中遷移之前,客戶必須首先考慮哪種模式的雲計算適合自己?哪些應用或服務適合於這種雲?如何保障適當的信息安全和正常運行?監控任何一傢“雲”廠商的服務性能也需要額外的時間。在運行生産性應用時,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考慮,比如冗餘、可靠性、性能和延遲等。 這是從客戶角度看到的“雲”的復雜,從服務提供商的角度來看,這更是一塊有待開發的復雜荒地。雲計算的第一個里程碑是1999年IBM提出的通過一個網站嚮企業提供企業級應用的概念,然而11年之後的今天,雲計算依然遠未發展成熟。新的雲技術和新的雲服務模式不斷被提出,這正是我國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發展的大好機會。 但對於我國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來講,這機會並不是那麽好把握。雲計算是一場規模遊戲――規模越大越好,並且最先采取行動的公司將會變得最大。其規模必須支持無所不在的接入、鏈接的無縫靈活性、有競爭力的價格,還要持續為雲服務的質量、功能以及安全進行投資。而目前全球主要的雲計算提供商如亞馬遜、IBM、微軟等都來自北美。這就意味着,一旦雲計算業務成熟到席捲全球、無孔不入的時候,全球的信息通訊技術業務很可能將會嚮北美高度集中。 “雲”並非呼之即來的外賣,也絶非無憂無慮計算的神奇樂土,而是一種需要深入瞭解並花大力氣去正確管理的復雜資源。 “雲”裏沒有神話。當我們心嚮雲端時,我們尚需腳踏實地。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思涵)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