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1年高考變化多 抱團聯招“三國混戰”競爭 Hold together more than 2011 changes in the joint entrance entrance "Three melee" competit
| 事件經過:
11月份,又是一年一度的高校自主招生新政策公佈之時。綜觀即將進行的全國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變化四起。二十幾所名校開始“抱團”聯招,“三國混戰”的集團競爭格局形成。 變化遠不止於此。有那麽一些高中畢業生幹脆放棄高考,成為瀟灑的棄考族。據統計,這一人數近百萬,他們中近五分之一的人打算越洋參加“洋高考”。 變!中國式“長春藤聯盟”現身 隨着浙江大學、人民大學的加入,繼去年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5所學校在自主招生選拔中開展合作之後,今年,“五校聯盟”正式擴展至“七校聯盟”,七校共同采用“高水平大學自主選拔學業能力測試”(Advanced Assessment for Admission,簡稱AAA測試)體係,測試成績在七校內互認,面試時間也將盡量協調,使得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記者從浙大獲悉,明年自主招生的具體比例、七校聯考的具體事宜等高三學生關心的問題都尚未出臺。據瞭解,具體方案形成後需教育部批準方可實施。 但已經清楚的是,七校聯盟目前醖釀的自主選拔改革,將進一步發揮高校、專業化考試機構和中學的積極性。這一聯盟被網友戲稱為“華約”。 因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製被推至2010年自主招生風口浪尖的北京大學,這段時間有關招生的“新聞”也不斷。除繼續實行並推廣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外,近日也是改革動作不斷,繼北大11位教授聯袂寫信呼籲學校進行招生改革引發各界關註後,11月21日,北京大學又領銜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和香港大學七所知名高校發佈公告,明年聯合進行自主招生考試,考試的成績7所高校可以共享。網友稱其為“北約”。 根據此前傳言中的聯考將由北京大學命題,7所高校都予以澄清:考卷將由7所高校聯合商定。 據瞭解,7校聯考將在上午考語文、數學、外語,下午考物理化學,晚上考歷史政治,每門的滿分是100分。對於7門科目的成績,每所高校都將確定自己的參考標準來確定考生的優惠政策,甚至有些高校根據考生的單科成績進行選拔,有利於多元人才的脫穎而出。考試命題難度超過高考,但是比競賽的難度略低。學生參加一次考試的成績,可以同時申請3所高校,志願沒有先後之分。 據瞭解,目前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6所大學已正式加盟,“北約”擴展到13所。 需註意的是,復旦大學2011年自主招生使用7校聯考成績,衹針對全國除上海、浙江、江蘇三地之外的學生。對江浙滬地區考生是否仍然實行往年的千分大考,目前還未最終確定。 變!傳統高考將被顛覆? 如此一來,全國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已有近兩成參與兩大陣營聯考中。就在考生還在為投奔“華約”還是“北約”糾結時,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意全方位合作並簽署《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2011年這8所高校將實行自主選拔錄取聯考。 教育界人士分析,三大聯考陣營將各富特色,有利於考生進行選擇:清華聯考陣營偏重理工科;北大聯考陣營偏重綜合類學科;同濟、天大陣營同樣偏重理工科,其中又更加偏重工科學科。 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2011年自主招生考試日期確定:清華等7校聯考時間確定為2月19日,北大等13校聯考時間確定為2月20日。此外,天津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8所高校新近組成的“理工係”聯考陣營表示,聯考時間將與“北約”、“華約”錯開,具體時間也將於近期公佈。 有人質疑,為什麽名校不能實行統一考試,而要各自為陣,劃出所謂“戰略聯盟”,是為了爭搶生源嗎?對此,某國內名校招生辦負責人回應,原本有關高校確實研究過能否在“985”高校中聯合舉行自主選拔測試工作,但最終放棄了這一想法。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儘管是自主選拔聯考,但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仍然是自主,是在高考整體框架不變前提下進行的自主選拔,它在功能上不能與高考重疊,不能用聯考來替代高考。如果“985”高校的自主選拔都統一成了一個模式,將會對高考制度的權威性和穩定性造成極大影響。 “三足鼎立”模式之後,其他55所擁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又將何去何從?是否都會走“結盟”之路?有關專傢表示,目前的任何方式都是一種過渡,未來自主選拔的方式還會出現新的變化。在短期內,高考在權威性、科學性、嚴密性、公平性方面是任何一種考試選拔方式無法替代的,其他方式衹能作為補充。自主招生聯考絶不是高考改革的重點,它衹是這一過程中的一個節點。 變!洋高考成為新選擇 一邊是熱鬧的中國高校結盟,一邊是越來越熱的國外高校“入侵”。 美國的SAT考試、英國的A-Level課程……這些聽着陌生的“洋高考”,正讓數以萬計的中國高中生趨之若鶩。 有統計表明,今年,全國近百萬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因留學而棄考者達21.1%,一些學生早早地就將心儀大學目標鎖定在全球高校TOP100。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我省通過各種渠道出國留學、參加“洋高考”的學生就有近萬人。 “有一天,女兒突然問我理想的大學是哪一所,我說了一個國內一流大學的名字。她想了想,對我說:媽媽,付出同樣的努力我在國內可以考上這個學校,但要是在國外我就能進一所更接近世界頂尖水平的學校。我被她說服了。”傢住杭州市下城區的高女士說,她的女兒小徐是今年進入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大一新生。 90後的小徐在上初中時就有了出國讀書的設想,並且開始瞭解國外大學的情況,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為了達到招生要求,她不懈學習英語,參與學生會工作,培養藝術、體育等多方面才能。高三時,小徐辦了休學,開始全力以赴申請。考了兩次托福,花了三個月時間準備SAT,還遠赴香港趕考。當別的同學還忙碌於一輪接一輪“炒冷飯”式的復習時,小徐已於12月底提交了申請,並順利拿到了波士頓大學的OFFER。 在杭州外國語學校,也有一群像小徐那樣的高中生,與參加國內高考的學生不同,他們在高中的學習任務就是通過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全球統一考試,根據成績入讀美國、英國等全世界所有英語授課的大學,包括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劍橋、牛津等世界頂級大學,他們所在班叫做“劍橋國際高中實驗班”。 在這個“劍橋班”就讀高三的呂同學告訴我們,“國內高考,基本是一次定終身,壓力很大,申請國外學校,最終的考試成績衹占一半,另外看平時成績,而且,一年有五六次考試機會,壓力也少一些。” 另一位葉同學則表示,選擇上國外學校,不是因為畏懼國內高考難,衹是自己興趣在科研,而一些特定學科國外比較領先,在國內也沒有機會學到。 據瞭解,比起埋頭題海的國內高考,“劍橋班”學生的日常生活多了不少空閑。王同學回憶起在初中上競賽班,整個晚上大部分時間用來做數學題,往往幾個小時下來,全班衹有一兩個人能解出最難的那道題,而現在,有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用再沒完沒了地做那些不知道為什麽要做的難題。 記者瞭解到,杭州外國語學校“劍橋班”項目就很受本校學生和傢長的歡迎,去年在本校招60人,有400多人報名。對此,“劍橋班”項目主任夏𠔌鳴的看法是,“"洋高考"熱,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他認為,“社會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在經濟可以承擔的範圍內,利用國外的教育資源,是一種達到"共贏"的辦法。” 見習記者 吳孟婕 記者 李月紅 通訊員 陳伊麗 李甫貴 小編特別推薦 (加微博與我交流 搜狐考試微博) 高考報名 北京 河北 重慶 安徽 湖北 內蒙古 甘肅 四川 更多地區發佈中請關註 選擇高校 211高校 985高校 中國大學100強 最窩囊的九所高校 最受委屈十所大學 選擇專業 本科專業排行榜 專科專業排行榜 月薪高本科專業 月薪增長快的行業 更多 選擇地區 求學北京 求學上海 求學西安 求學廣州 求學南京 上大學十大幸福城市 志願填報 填報志願四步” 考慮三大因素 先選學校還是先選專業 熱門VS冷門 更多 名傢寄語 李寧 郎朗 李南 蕭薔 賀超 趙麗華 何潔 陳霓 張鳴 宮玲 戴紅暉(責任編輯:卜範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