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教育部前發言人:中國學校裏衹有光榮榜無恥辱榜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mer spokesman: China not disgrace the school honor roll list only
事件類型: 焦點

還看今朝: 2010年十一月30日

日期: 2010年十一月30日

時光隧道 今日是何年

資料來源: 中國青年報

事件經過:

  職業院校的領導們都喜歡媒體報道好事情,面對不好的事情,也能由宣傳部長說成好事情嗎?在2010全國職業院校宣傳部長聯席會上,面對着全國上百傢高職院校的宣傳部長們,王旭明,這位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的答案衹有兩個字:不行。
  王旭明說,“宣傳”這個詞衹有在中國國內用,在西方是很反感“宣傳”這個詞的。為什麽?就是因為在希特勒時代,有一個著名的宣傳部長叫戈培爾。希特勒戰敗以後,“宣傳”這個詞就和“造謠”等同起來。
  在王旭明看來,長期以來,宣傳給人的一個最大誤區就是要把壞事說成好事。這樣一種觀念在搞宣傳的同志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比如,河北某大學突然駛進一輛時速超過5公裏的車,把正準備滑旱冰的兩個女學生撞出20多米,結果是一死一傷。對於學校來講,這是再壞不過的事情。但通常,學校對這樣的事情,要麽不說,要說的話就說它不那麽嚴重。所以媒體記者很驚訝,這不是壞事嗎?為什麽往好了說?
  “不好的事、不好的話,肯定說不成好話、也說不成好事,如果我們老這麽說,態度就不對了。不好的事發生了,不要千方百計把它說好,而要千方百計把它好好說。”王旭明說。
  在王旭明看來,由說“好”到“好好說”,表面上看是詞序的變化,實質上這是思想觀念、方法手段、表達技巧和提升宣傳工作水平的變化。
  他以前不久的上海火災舉例,這起震驚全國、死傷數十人的事件如果處理不得當,什麽負面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但在半夜12點的新聞中,上海市的領導在第一時間衣衫不整、滿臉疲憊、頭髮零亂地走到現場。在凌晨6點的新聞中,他又出現在殯儀館,公佈死亡的人數。整個過程完全對媒體坦誠和公開。所以,上海沒有因為這件事故發生社會躁動。
  面對媒體如何好好說?王旭明開出藥方:不是要“講道理”,應先從“舉例子”開始,再“講故事”。這是提高傳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媒體記者,特別是電視記者喜歡的。
  世博會上的一個細節讓王旭明印象深刻。美國館在世博會上展示的第一個短片是一個美國老太太在大街上見到了一個中國人,她要到中國來,跟着這個中國人學“中國你好”這4個字,她說了13遍,一個字一個字地學,一直到最後說出“中國你好”4個字。這就是美國精神,不屈不撓。
  “生動、形象、具體、感人,這就是美國人成功之所在,不着一字之偉大,卻盡顯偉大之風流。”王旭明由此感慨。
  王旭明還嚮宣傳部長們發出建議,“要有一點批判精神,對職業教育發展中明顯違背教育規律的事情要敢於說"不"”。
  教授雇人襲兇這件事發生後,有心的王旭明觀察了一下,很少聽到教育係統的同志站出來說一聲“這給我們丟臉”。而多年到全國各地學校的調研考察中,王旭明發現,學校裏都看到有光榮榜、榮譽室,“但能不能也建立一個恥辱榜、恥辱室?”
  “恥辱榜的作用至少不低於光榮榜的作用”,王旭明認為,光榮榜是引導人嚮上,恥辱榜是避免人往下滑;社會往上走,這是對的,但是還得阻止人往下滑。不往上走的人也是公民,你衹要不往下滑,就是很好的公民。
  作者:雷宇
  (責任編輯:楊建)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