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奬 中國感覺被羞辱
事件類型: 熱門

還看今朝: 2010年十月13日

日期: 2010年十月13日

時光隧道 今日是何年

資料來源: 德國之聲

事件經過:

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奬後其支持者在北京被警方逮捕 強大不可一世的共産黨領導人卻害怕像劉曉波這樣的知識份子。在經濟上,他們接受西方的價值觀,但是在政治上他們則不認同西方。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到底希望扮演什麽樣的角色呢? 在民權活動傢劉曉波被授予諾貝爾和平奬之後,中國顯示了其醜陋一面。劉曉波的妻子被軟禁,諾貝爾頒奬委員會被視為敵對中國的工具,劉曉波則是"罪犯"。中國國傢媒體稱對民主先鋒劉曉波的頒奬是在故意"侮辱"中國。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人民對劉曉波的主張豪不關心。報道也未談及這位諾貝爾和平奬得主的奮鬥目標。 劉曉波表示,諾貝爾和平奬"是給天安門亡靈的",由此他再次提醒人們,所謂的對政治漠不關心的中國人民,早在20年前就提出了有關的價值訴求。劉曉波在獄中含淚對他的妻子說,他們為了自由和民主的願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如果說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奬令中國當權者感到恥辱的話,那麽對中國來說則是莫大的榮幸。澳大利亞的中國問題專傢、大衛・凱利(David Kelly)教授說,它充分表明,中國這個曾經推動普世價值的偉大國傢,將能夠重新找回其昔日的角色。他回憶五四運動時表示,昔日的中國知識分子曾投身於民主、自由和階級鬥爭,投身於婦女解放。 五四運動的宗旨和今天爭取自由與民主的鬥爭相類似,也關係到中國如何融入世界的問題。那時,共産主義思想也來自西方。但是共産主義領導人今天卻將普世價值看作西方玩弄陰謀的武器,是阻礙中國發展的東西。 與此相反的是,中國將國傢定義下的共同富裕或"和諧社會"作為一個特殊的"中國價值觀"大力進行宣傳,利用愛國主義維持統一局面。為了讓人民服從黨的領導而不惜煽動民族主義。劉曉波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這個愛國主義的核心就是要求人們熱愛獨裁統治,熱愛一黨統治和獨裁者"。劉曉波被判處11年監禁與這篇文章不無關係。他在文章中批評說,用過上好日子的承諾換取對黨的忠誠。追求盈利高於一切。"沒有一個領導幹部不受賄,沒有一分錢是幹淨的,沒有一句話是真實的。" 為了避免內容上的討論,中國衹將對劉曉波授予諾貝爾和平奬一事說成是國外反華勢力抵製中國在世界上應有地位的一個陰謀。同樣,對於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應在世界上承擔更大責任的要求,中國也稱之為西方的伎倆。 但是,中國將在世界上發揮什麽作用呢?在氣候變化談判和貨幣爭議中,中國的談判代表毫不妥協地在維護他們自己國傢的利益。在同日本的領土爭端中,中國也不惜損害有所改善的中日雙邊關係,表現出了強硬立場。全世界都在束手無策地關註着中國。顯然,貿易不平衡、全球金融機構改革、氣候保護以及伊朗和朝鮮的核爭議等重要問題,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就難以得到解决。 然而,中國將應該承擔的責任推到一邊,聲稱自己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傢,本國內還有一係列問題需要解决為由,拒絶對上述國際問題承擔責任,雖然中國在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中得到很多經濟上的實惠。但是對內,中國則通過在政治上的嚴格控製顯示其大國的地位。中國的領導人對劉曉波這樣的知識分子如此害怕,衹有將其隔離關押纔感到放心。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