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四川廣元千佛崖將獲得45米“玻璃罩”保護(圖) Guangyuan, Sichuan Qian Foya will be 45 meters, "glass" protection (Figure)
| 事件經過:
廣元千佛崖全貌
45米高“玻璃罩”保護廣元千佛崖
花費5000萬元,明年有望實施,這種封閉保護方式在全國還是第一次
千佛崖將封閉保護,如同一個罩子,給千佛崖穿“衣”,在崖頂,還要戴上一頂“帽子”,用於排水。
保護性建築竣工之後,類似一個博物館,遊客可在室內參觀,但卻無法用手觸摸,石窟與人相距1米。
昨日上午10時,在位於廣元市城北5公裏的嘉陵江東岸邊,3名頭戴安全帽的男子,不停地掀起岸邊石頭,似乎在尋找什麽,看上去有點怪異。站在數百米長,40多米高的千佛崖前,廣元市文物管理所支部書記王劍平說,這些天,工人們在千佛崖周圍發現不少“寶貝”。文管所將投資5000萬元,預計在明年給千佛崖“穿衣戴帽”,這種打破傳統的保護文物方式,在全國還是第一次。
毀壞嚴重千佛崖告急
說到石窟的保護,王劍平一臉的着急與擔心。他說,千佛崖是四川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4月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年來,石窟群遭到自然風化,雨水衝刷,人為破壞,保護問題令人擔憂。目前,千佛崖全崖造像南北長388米,最高處距地面45米,現保存有840多個窟龕,7000多尊造像,窟龕重疊分佈,密如蜂巢,最多達到14層。對於千佛崖的保護,被納入災後重建項目之一。
地震之後,國傢文物局的專傢曾多次到現場調研,建議修一個保護性建築。
保護方案千佛崖“穿衣”
在千佛崖大堂裏,一張保護性建築效果圖格外醒目。設計單位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所。
王劍平嚮記者詳細解剖設計方案。他說,由於千佛崖體量大,給保護工作帶來難度。起初,有專傢建議,采用封閉式保護,遭到反對,部分專傢認為,石窟群應與大地一體,不應封閉。最終,經過多次研討决定,對千佛崖封閉保護,采用鋼架結構,一般的鋼材作為柱子,再加上部分玻璃。如同一個罩子,給千佛崖穿“衣”,在崖頂,還要戴上一頂“帽子”,用於排水。保護性建築竣工之後,類似一個博物館,遊客可在室內參觀欣賞,但再也不能用手觸摸了,因為石窟被隔開,與人相距1米。他說,預計整個工程將投資5000萬,等國傢文物局將方案批準之後,預計將在明年破土動工。
尋找遺寶周邊還不少
這些天,王劍平他們在千佛崖周圍發現不少“寶貝”。千佛崖腳下正是老蜀道。王劍平說,1914年,法國人色伽蘭、法占、拉狄剋等人組成考古調查團,沿着劍門蜀道來到了川北重鎮廣元境內,首次發現了這些城北臨江而起的千佛危崖。他們把這次調查的成果收入1923年至1936年於巴黎陸續出版的《中國考古調查團調查圖錄》之中,算得上最早將古蜀道上的石窟藝術介紹到西方世界的人。“文管所工作人員把《中國考古調查團調查圖錄》與現實中的千佛崖進行比對,發現缺失一部分石窟和佛像。”王劍平表示,决定在千佛崖周圍尋找。他手指一尊僅有上半身的佛像,笑了。“這是我們工人在嘉陵江裏發現的。”他說,截至目前,在周圍已找到明代的羅漢像、清代的石碑、唐代的佛像……他肯定地表示,“我們的尋寶行動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華西都市報記者周海波苗志勇攝影報道製圖楊仕成
(責任編輯:侯俊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