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朝鲜越闹越凶 中联部就像被打了强心针 International Liaison Department as fierce Korean Yuenao Yue was shot booster
| 朝鲜越闹越凶 中联部就像被打了强心针
事件经过:
有人称中联部为“中国共产党的外交部”,倒也有道理。按照其定位,中联部是中共中央负责对外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其网站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主要职责”,其实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负责中共同国外党与党(以及政治组织)的交往联络。 中共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各个职能部门当中,中联部为了“去神秘化”,创下了两个第一:第一个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 过去中联部让人觉得有一定敬畏感,在维持和发展中国的对外交往中,也有相当的重要性。不过1972年之后,中国对外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共在对外交往中放弃了意识形态导向,放弃了“输出革命”,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国务院外交部的任务越来越吃重,相形之下,中联部就越来越边缘化了,一度甚至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这种趋势,在中联部前部长乔石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后都没有多少起色。如果说,“文革”之后的中联部部长中,耿飚(1971年1月-1979年1月)与姬鹏飞(1979年1月-1982年4月)还算有名的话,乔石之后的中联部部长钱李仁(1983年7月-1985年12月)、朱良(1985年12月-1993年3月)和李淑铮(1993年3月-1997年8月),基本上都无声无息,看不到什么作 苏东崩溃之后,负责党际交往的中联部地位更是下滑,到胡锦涛逐渐掌权、在政治局常委会站稳脚跟之后,才算停止。这是因 近年常以特使身份处理中国外交战略问题的戴秉国,被认为是胡锦涛的“国家安全顾问”。这位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国安办主任,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被定为温家宝新一届内阁的国务委员,他近年代表胡处理外交大事,是中美、中日、中俄、中印战略对话的领军人物。 戴秉国是土家族,1941年3月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县,是中国老资格外交家、前外交部副部长、文化部长黄镇的女婿。 戴秉国是在外交部成长起来的,历任外交部苏欧司科员,驻苏联使馆随员,外交部苏欧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在安排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9年10月,他被外派为驻匈牙利大使;1991年12月,他回到北京,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2月,他升为外交部副部长。一年半之后,他转任中联部副部长。 戴秉国与刘结一的升迁图何其相似?都是在外交部打滚数十年,而后进入中联部领导班子。 1997年8月,中共十五大前夕,分管党务的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已经有了一定发言权,江泽民又不那麽重视中联部,让给胡锦涛安排人事,于是戴秉国升任对外联络部部长。 戴秉国长期从事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事务,这使他掌管中联部得心应手,因为中联部主要业务之一,就是面对易帜转型的前红色国家中下野或者改组了的原执政党。这一段经验,又为他斡旋北朝鲜核危机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戴秉国主政中联部期间,中联部的地位止跌回升:中共对外交往取得进展,共派约四百个代表团、组出访,接待了八百多个外国政党代表团来访。 中央明确,中国与朝鲜和古巴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归口中联部负责,而不是由外交部负责。随著朝鲜问题日益突出,中联部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 2003年3月,戴秉国调回外交部担任正部级的常务副部长兼部党委书记。已经当了正部长之后,却转任副部长,不免让人感觉突兀。坊间风传,62岁的戴秉国腾出中联部长的位子,让给当时54岁的副部长王家瑞,只因王是江泽民夫人王冶坪的侄子。这个传言可疑之处是,王家瑞是河北省秦皇岛市人,而江泽民的夫人王冶坪是江苏扬州人。 王家瑞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长春市邮政局副局长、邮电部报刊发行局局长、国家经贸委司长。1995年到山东青岛,后担任市委副书记、市长,2000年调中联部任副部长。 刚刚53岁就谢顶的刘结一,眼下只是王家瑞手下的中联部最后一名副部长,并不显山露水。但知情人透露,他已经成 一名曾任胡锦涛翻译、幕僚的中联部官员因当韩国间谍被秘密处决的消息,经《外参》杂志披露后,被全球各媒体广泛转载。有知情人士对明镜网指出,《外参》杂志所指的中联部的韩国间谍姓名音为张留成,名字正确的写法应为章榴成。 中联部二局朝韩处处长章榴成,曾被南韩归入中国最重要的知韩派官员之列。章榴成除了担任胡锦涛的翻译外,也参与中共对朝韩政策的制订,为朝韩问题很活跃的幕僚之一。 2003年在中共纪念建党82 2002年,章榴成和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人民日报总编辑王晨(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等人一起,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了中韩经济研讨会。时任国务院总理朱 知情人士对明镜网说,章榴成是中联部有名的笔杆子,除了撰写内部报告,为领导(包括胡锦涛) 撰写讲稿,也常在报刊公开发表文章,如《三丰倒塌下了什麽?――韩国经济发展中的惨痛教训》(《当代世界》1995年9期) 、《朝鲜特色的计算机信息产业》(《THE CONTEMPORARY WORLD》2000年第10期) 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