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裏甲製與保甲製在地方混雜並行

國度: 中國  

朝政: 明代

國君紀年: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644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裏甲製與保甲製,是清統治者入關後對人民進行統治的基層組織。裏甲製是以一百一十戶為一裏,選丁多者十人為裏長,其餘百戶分為十甲。它以戶為主,目的是弄清一戶負擔的田糧丁銀,以便徵收賦役。保甲製是以十戶一牌,十牌為一甲,十甲為一保,牌設牌頭,甲設甲長,保設保正。它以人為主,目的在於維持地方治安秩序,防止人民反抗。但在順治年間(包括康熙年間),裏甲製與保甲製經常混雜並行,或合二為一,兩者並無明顯界限。其主要表現是:保甲制度中十傢為單位的組織形式常常依靠裏甲組織來安排,保甲組織參與裏甲事務。順治後期,清廷為了更好地發揮保甲製的作用,采取了一些措施使保甲依附於裏甲的狀況得以改變,保甲組織逐漸自成體係。甚至雍正時期,實行攤丁入地之後,保甲製纔取代了裏甲製。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