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簽訂《恰剋圖條約》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世宗雍正六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728年七月9日

終結時間: 1728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雍正五年(1727)七月,清政府與沙俄簽訂《布連斯奇條約》後,雙方派出界務官,勘分了中俄中段的整個邊界,設置了界標。九月九日,訂立《阿巴哈依圖界約》,確定了從剋圖嚮東至額爾古納河的邊界;九月二十四日,訂立《色楞額界約》,確定了從剋圖嚮西至沙賓達巴哈(位於唐努烏梁海地區的西北端)的邊界。清政府根據《布連斯奇條約》以及前此在北京達成的初步協議,擬成總條約草案。雍正六年(1728)五月十八日,中俄雙方代表在剋圖正式簽字,稱《剋圖條約》。這個條約是確認前此各項條約的總條約,共分十一款,有滿、俄、拉丁三種文本,條約確認了《布連斯奇條約》規定的中俄邊界:以剋圖和鄂爾懷圖山之間的鄂博為兩國邊界起點,東至額爾古納河,西至沙畢納依嶺(即沙賓達巴哈),以南歸中國,以北歸俄國。重申“烏第河及該處其他河流既不能議,仍保留原狀”,雙方均不得占據這一地區。條約規定,以剋圖為兩國貿易的商埠,允許俄商每間隔三年到北京貿易一年,每次人數不得超過二百人。同時規定,中國協助在北京俄羅斯館內建造東正教堂;接受俄國留學生來北京學習;以後雙方不得收容對方逃犯,並嚴行查拿,送交對方守邊人員。《剋圖條約》的簽訂,使俄國奪取了大片中國領土,而且取得了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傢還沒有取得的在貿易方面的利益。
   中国 關鍵詞: 地點: